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的“侯氏制堿法”為世界制堿工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侯氏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反應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1)NH4Cl是制堿過程中得到的一重要化工產品,也是重要的化學肥料.NH4Cl中N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盛夏季節(jié),NH4Cl保存不當會分解為氨氣和氯化氫,由于氨分子和氯化氫分子是
 
,所以我們能迅速聞到其刺激性氣味.
(2)在醫(yī)療上,NaHCO3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試寫出NaHCO3與胃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已知:Na2CO3+CO2+H2O=2NaHCO3.現(xiàn)有某溶液中各溶質(化合物)質量如表1,向該溶液中通入CO2,析出NaHCO3晶體,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中各溶質質量如表2.
表1
化合物 Na2CO3 NaHCO3 NaCl
質量/kg 814.8 400.3 97.3
表2
化合物 Na2CO3 NaHCO3 NaCl
質量/kg 137.7 428.8 97.3
試計算所析出的碳酸氫鈉晶體質量(保留1位小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4年6月10日是“全國低碳日”,主題是“攜手節(jié)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下列做法不符合“節(jié)能低碳”理念的是(  )
A、提倡雙面使用紙張B、推廣使用一次性竹筷C、提倡使用太陽能熱水器D、推廣使用公共自行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侯氏制堿法的主要反應之一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下面對該反應涉及的有關知識發(fā)表的部分見解.其中不正確的是(  )
A、此反應可以獲得固態(tài)氮肥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C、該條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較大D、生成的NaHCO3不是純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經濟開發(fā)區(qū)將鈦冶煉廠與氯堿廠、甲醇廠組成了一個產業(yè)鏈(如圖所示),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請?zhí)顚懀?br />(1)氯堿廠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取燒堿,同時得到氯氣和氫氣.寫出其化學方程式:
 

(2)鈦冶煉廠氯化車間的氯化過程發(fā)生如下反應: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則X的化學式為
 

(3)試寫出TiCl4與Mg反應生成金屬Ti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屬于
 
(填“化合”或“分解”或“置換”或“復分解”) 反應.上述反應需在氬氣環(huán)境中進行,理由是
 

上述反應制得的金屬鈦往往會混有另外一種金屬單質雜質,該雜質為:
 
;可以用何種試劑除去
 
(填試劑名稱).
(4)同溫同壓下,任何氣體之間的體積比就是它們的分子數(shù)之比.在一定條件下用H2和CO化合生成甲醇(化學方程式是2H2+CO═CH3OH),則合成甲醇時,H2和CO兩種氣體的體積比應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海洋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海水“制堿”體現(xiàn)了化學科學在改造物質中的智慧.
如圖是某廠生產純堿的工藝流程圖:

請完成下列問題:
(1)該廠最終產品有
 
(填物質名稱);
(2)流程I中為了除去雜質,加入過量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加入三種溶液的順序不能調整B.加入三種溶液將粗鹽水中的SO42-、Mg2+、Ca2+轉化為沉淀C.按流程I所加溶液的順序除雜,過濾后得到四中沉淀
(3)在流程Ⅱ中,如果加入氨氣不是為了生產氯化氨,氨氣在制堿過程中的作用是
 
;
(4)寫出流程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均難溶于水的是( 。
A、FeCl3、KOH、NaClB、K2SO4、BaCl2、HClC、CuSO4、HCl、KClD、BaCO3、BaSO4、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 。
A、Fe3O4B、Fe2O3C、FeOD、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對金屬及金屬資源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廢棄的易拉罐無回收價值B、用水沖洗自行車可防止生銹C、鋁與氧氣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D、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質中,屬于有機物且化學式正確的是( 。
A、石灰石(CaCO3B、乙醇(CH3OH)C、二氧化碳(CO2D、乙酸(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