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表示某些物質間轉化關系(各反應物均無剩余)。A、B、C、E均為氧化物,其中A為黑色粉末、B和C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為無色液體、D、F在常溫下為無色氣體且均為單質。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有關物質的化學式:B 、E 。
(2)反應①中A物質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 (填“有”或“沒有”)改變;
(3)反應③在綠色植物體內主要進行的是 作用.該反應是將 能轉化為化學能。
(4)寫出反應①⑤的化學方程式: 、 。
【答案】(1)B、H2O2 E、CO2 (2)沒有 (3)光合 光能或者太陽能
(4)①2H2O2 MnO2 2H2O+ O2↑ ⑤2H2O 通電 2H2↑+ O2 ↑
【解析】
試題分析:框圖式的推斷題,抓住一些特殊的反應現象、特殊的性質及特殊的反應條件等級題目的“題眼”, 該題的題眼是B和C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為無色液體,且B可以轉化為C,故可判斷B應為過氧化氫溶液,C為水,那么根據A為黑色粉末,且反應前后都有,可判斷為二氧化錳,D自然為氧氣,石蠟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E為二氧化碳,F為氫氣
(1)B為過氧化氫,化學式為:H2O2;E為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2)反應①中A物質充當催化劑,故其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沒有改變
(3)反應③在綠色植物體內主要進行的是光合作用.該反應是將光能或者太陽能能轉化為化學能
(4)反應①是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2H2O2 MnO2 2H2O+ O2↑;反應⑤是水通電,化學方程式為:2H2O 通電 2H2↑+ O2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的表面雖然70.8%被水覆蓋,但能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讓我們愛護水,從了解水開始。
(1)用如圖甲裝置進行電解水的實驗,b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放在a管口檢驗a管中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中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自制如圖乙所示簡易凈水器對渾濁的井水進行凈化,該同學用此裝置凈化有異味的渾濁水,凈化后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無色無味的清澈水。
(3)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人體健康,檢驗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生活中使硬水軟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4)人類不僅面臨淡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而且面臨水體污染的危害,下列做法會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工業(yè)廢水經過處理,達到標準后再排放 B.生活中城鎮(zhèn)垃圾的隨處堆積
C.農業(yè)上農藥、化肥的過量施用 D.退耕還林,恢復濕地生態(tài)
E.在河兩岸興建化工、造紙等重污染工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X、Y、Z三種金屬,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兩種金屬分別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A.Y<Z<X B.X<Y<Z C.Z<Y<X D.X<Z<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氧氣并測定收集氧氣的體積。錐形瓶內盛有一定量的二氧化錳和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B中盛滿水,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時,B中除了有氣泡溢出外, 還伴隨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依據B中的現象,可推知氧氣所具有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要與________________,再讀出液體體積數。當量筒內液體體積為45mL時,B中收集氧氣的體積為__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和控制化學反應條件有重要意義。
(1)同學們想探究雙氧水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進行了三次實驗,記錄各收集一瓶相同體積氧氣所需要的時間。
實驗 | 雙氧水的質量(g) | 雙氧水濃度(%) | 二氧化錳質量(g) | 收集時間(s) |
1 | 50 | 6 | 5 | 200 |
2 | 50 | 12 | 5 | 100 |
3 | 50 | 18 | ______ | 67 |
①寫出上述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3中,加入的二氧化錳質量為___________g。
③相同條件下,實驗3產生氧氣的速率最快,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雙氧水在70℃以上會較快分解產生氧氣。
為了驗證加熱雙氧水也可以產生氧氣,同學們選擇右圖裝置(氣密性良好)進行實驗。實驗中觀察到試管內產生氣泡,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導管口沒有復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同學分析原因后,采用了____________法收集氣體,再檢驗,證明加熱雙氧水也可產生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雨閱讀課外資料得知:雙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錳還可用氧化銅等物質作催化劑,于是他對氧化銅產生了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氧化銅是否也能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它是否比二氧化錳催化效果更好?
查閱資料:氯酸鉀、氯化鉀等固體可以溶解于水,二氧化錳、氧化銅等固體不溶于水。
【設計實驗】小雨以生成100毫升的氧氣為標準,設計了下列三組實驗(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忽略)。
實驗序號 | 氯酸鉀質量 | 其它物質質量 | 待測數據 |
① | 1.5g | ||
② | 1.5g | CuO 0.5g | |
③ | 1.5g | MnO2 0.5g |
(1)上述實驗應測量的 “待測數據”是 ;
(2)若實驗②比實驗①的“待測數據”更 (填“大”或“小”),說明 氧化銅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
(3)將實驗②反應后的固體進行加水溶解、 (填操作名稱)、洗滌干燥、稱量等步驟后,得到黑色粉末0.5g。
(4)將步驟(3)得到的黑色粉末放入另一試管中,向試管中倒入適量的雙氧水(重復多次此實驗),觀察到試管中均能迅速產生大量氣泡。
試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
【預期結論】綜合以上步驟(2)(3)(4)可得出氧化銅能作氯酸鉀的催化劑。
【評價設計】你認為小雨設計實驗③和實驗②對比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是探究氧氣化學性質時三個實驗的示意圖,根據圖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現象及化學反應原理,進行總結歸納并回答下列問題.
(1)所發(fā)生的三個反應有多個共同的特點,分別是:① ;② ;③ .
(2)丙實驗進行時,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甲瓶底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結合下列實驗常用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一)(1)若用B、F組成制取某氣體的裝置,寫出制取此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要獲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發(fā)生裝置外,還應選用D裝置,并在該裝置中盛放 試劑(填寫試劑名稱).如果用E裝置收集該氣體則氣體從 端進入(填“①”或“②”)。
(2)乙炔(C2H2)是無色、無味、易燃的氣體,乙炔的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乙炔(C2H2)氣體和氧氣反應能產生高溫火焰,工人師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屬。乙炔由碳化鈣(塊狀固體)與水反應生成,同時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已知碳化鈣與水反應非常劇烈。實驗室欲制取并收集純凈的乙炔,要求做到節(jié)約、安全、隨時發(fā)生、隨時停止,你選擇的裝置是 。
(二)實驗室里有一瓶常用的無色溶液,因保管不當,其殘缺的標簽中只剩下“Na”和“10%”字樣(如圖所示).
小強和小華同學很感興趣,決定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試劑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討論】根據受損標簽的情況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A.酸 B.堿 C.鹽
【查閱資料】
Ⅰ初中常見含鈉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都呈堿性.
Ⅲ室溫(20℃)時,測定四種物質的溶解度數據如下:
物質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小華根據試劑瓶標注的質量分數為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數據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Cl;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
【實驗探究】
(1)小強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試液于pH試紙上,測得pH>7,則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2)小強為了檢驗該溶液是NaOH溶液還是Na2CO3溶液,他又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 | 產生大量氣泡 |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 把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 猜想②正確.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詞被美國,《廣告時代》評為20世紀的經典廣告之一。該廣告詞能體現出鉆石的哪些特點( )
A.硬度大 B.不能導電 C.常溫時化學性質穩(wěn)定 D.熔點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