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改編自屠呦呦2015127日瑞典演講稿)。

很多中藥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藥抗瘧疾,但當1971年開始從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時,結果卻總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組反復研究中醫(yī)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兩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激發(fā)了她的靈感,是不是高溫下破壞了青蒿中抗瘧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提取,成功獲得了抗瘧有效單體的提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完成樣品純化后,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質譜及旋光分析等技術手段,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學式.但青蒿素的具體結構是什么樣的呢?有機所得專家做了一個定性實驗,加入碘化鉀后,青蒿素溶液變黃了,說明青蒿素中含有過氧基團;而后專家又通過X射線衍射法等方法,最終確定了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資源是有限的,接下來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過人工合成制成藥物,在這一過程中,研究組又有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雙氫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瘧的療效,并且更加穩(wěn)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療效好,10倍,進一步體現了青蒿素類藥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從中國古代青蒿入藥,到2004年青蒿素類藥物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對抗瘧疾的首選藥物,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將下列三項針對青蒿素的研究按時間先后排序_____(填數字序號)。

①確定結構 ②分離提純 ③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改變了哪種條件:_____。

(3)向無色的雙氫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鉀,實驗現象為_____。

(4)根據上述文字介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 確定了青蒿素的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確定青蒿素的化學式

B 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

C 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們應用青蒿素時只需從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②①③ 溫度 溶液變?yōu)辄S色 B

【解析】

1)下列三項針對青蒿素的研究按時間先后排序是分離提純、確定結構、人工合成;

故填:②①③。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改變了溫度;

故填:溫度。

3)向無色的雙氫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鉀,實驗現象為溶液變?yōu)辄S色;

故填:溶液變?yōu)辄S色。

4A.確定了青蒿素的組成元素,不一定就可以確定青蒿素的化學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該選項說法正確;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但是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應用青蒿素時需要進行人工合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填: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一個月的化學學習,相信你已經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現在請你和小強、小雯同學結合如圖一起完成下列關于氣體制取的探究。

1)寫出圖中標a的儀器名稱________________;

2)小強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他選擇了上述裝置中的AC進行組裝。據此回答:

①裝置A中缺少的一種實驗用品是___________。

②用裝置C收集氧氣的適宜時刻是:待導氣管口的氣泡_____________冒出時再收集。

③收集完氧氣后,他先把導管從水中取出,然后又熄滅了酒精燈,他這樣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

3)小雯同學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她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

①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

②她用D裝置收集氧氣,判斷氧氣收集已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他們在用裝置F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未看到“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的現象,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

5)標準狀況下,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塊狀石灰石和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則制取二氧化碳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__(選填圖中裝置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鍶屬于非金屬元素

B.鍶原子的中子數為38

C.鍶的相對原子質量是87.62g

D.鍶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失去電子形成S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下圖所示實驗研究氧氣的性質.

(1)1所示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若要說明該實驗中有新物質生成,應采取的后續(xù)操作是_____

(2)2所示的實驗中的反應現象為_____,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集氣瓶中加入的液體可能是_____,其目的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圖中所示實驗裝置,請回答: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

2)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夾緊止水夾,_____,則表示裝置氣密性良好。

3)用H2O2制取氧氣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填字母),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二氧化錳在此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只需加熱一種物質的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

4)用裝置F和另一儀器(除導管外)收集并測量O2體積,另一儀器名稱為_____,在F中氣體應從導管_____(填“b”或“c”)端通入。若用F裝置采用排空氣法收集O2,則O2應從_____端通入。

5)實驗室里,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備甲烷。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應為_____(填字母)。用裝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____的物理性質;能用裝置C而不能用裝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集氣瓶的容積為400mL。

實驗步驟如下:

a.按圖示連接好裝置;

b.檢查裝置氣密性;

c.在集氣瓶內加入50mL水,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

d.取足量紅磷放入燃燒匙中,點然后立即深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e.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1)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或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最終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_____mL。說明實驗成功。

3)水能進入集氣瓶中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 實驗過程中可以不使用彈簧夾

B 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木炭

C 該實驗可以說明氮氣難溶于水

D 該實驗可以說明空氣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已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知識.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帶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二氧化錳與雙氧水制取O2的文字或化學表達式為____________,若要控制產生O2的速度,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3)實驗室用AD制取O2,若試管內為一種固體物質的混合物,則反應的文字或化學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口要堵一團蓬松的棉花,原因____________,當O2收集完畢時,應先_____________(填從水中取出導氣管熄滅酒精燈)。

4)實驗室制取CO2的文字或化學式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選用B制取CO2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G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體積,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氣對實驗結果_________(填沒有)影響。最終若仰視量筒中水,讀數為20.0mL,則氧氣的體積將_____20.0mL(填大于”“小于等于)。

5)甲烷是一種無色,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實驗室用加熱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則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下同),收集裝置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利用燃碳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實驗時(如圖裝置),發(fā)現一個現象: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進入集氣瓶中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分數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燒紅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選擇該藥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測量不準確呢?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木炭取的量過少;

乙同學:可能是木炭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小組同學發(fā)現實驗結束后,燃燒匙中還有殘留的黑色固體,都認為____同學的猜想不合理.

(查閱資料)

①木炭、棉花和蠟燭在密閉容器內燃燒停止后,殘留氧氣的體積分數高達14.0%8.0%16.0%;

②一氧化碳不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乙同學又利用上述裝置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橫線上填空。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將足量木炭點燃,迅速插入集氣瓶中

/

木炭燃燒沒有消耗完集氣瓶中的氧氣

2.待冷卻后,將燃著的_________(填棉花蠟燭)再伸入該集氣瓶中

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反思)

2)丙同學使用了一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測得木炭、蠟燭分別在密閉集氣瓶里燃燒停止后,瓶內一氧化碳的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乙。根據此曲線圖分析用上述裝置不能準確測出氧氣體積分數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質(固定裝置略)

1)寫出裝置B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D的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從保護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裝置F需要改進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