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A~D為實驗室中未貼標簽的4種溶液,分別為:澄清石灰水、碳酸鈉溶液、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化學小組的同學們?yōu)榱舜_定其成分,開展了探究實驗.

(1)將A、B、C、D溶液兩兩混合,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如圖1所示(圖中“-”代表無明顯現(xiàn)象).
①物質B是NaOH(寫化學式);
②寫出A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某同學將如圖2兩支試管充分反應后的廢液倒入同一燒杯中,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充分反應后得到澄清溶液,則該溶液中溶質的組成可能是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利用鑒別出的鹽酸,同學們又開展了實驗.他們取等質量的Mg、Zn兩種物質分別于等質量的同濃度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反應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反應結束后一定有剩余的是Mg;B反應至a點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ZnCl2、HCl(寫化學式).

分析 根據(jù)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以及酸與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有關等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 解:(1)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所以
①D和C反應會生成氣體,和A反應會生成沉淀,所以D是碳酸鈉,C是鹽酸,A是氫氧化鈣,B是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
②A與D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2)A和C的反應是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C和D的反應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將圖2兩支試管充分反應后的廢液倒入同一個燒杯中,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充分反應后得到澄清溶液,則該溶液中溶質的組成可能是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A曲線的斜率大,所以A是鎂,B是鋅,每24份質量的鎂會消耗73份質量的鹽酸,每65份質量的鋅會消耗73份質量的鹽酸,所以取等質量的Mg、Zn兩種物質分別于等質量的同濃度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反應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反應結束后一定有剩余的是Mg,B反應至a點時,氫氣的量沒有達到最大值,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ZnCl2、HCl.
故答案為:(1)①NaOH;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Mg,ZnCl2、HCl.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所給物質的性質和兩兩之間的反應,然后依據(jù)題中的現(xiàn)象判斷各物質的存在性,最后進行驗證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2℃時,甲、乙兩種物質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B.t3℃時,將甲、乙的飽和溶液都蒸發(fā)掉10g水,析出甲的晶體質量比析出乙的晶體質量大
C.t3℃時,a點的甲溶液比乙的飽和溶液濃度低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黃銅礦(主要成分為CuFeS2)經(jīng)初步處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質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學通過廢鐵屑與溶液甲反應,制取補血劑原料碳酸亞鐵并回收銅.主要步驟如圖所示:
 
溫馨提示:Fe2(SO43+Fe═3FeSO4
(1)操作a的名稱是過濾.
(2)不溶物的成分是銅和鐵.
(3步驟Ⅰ中生成銅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廢鐵屑含有少量鐵銹,卻對產物的成分沒有影響,原因是鐵銹中的氧化鐵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硫酸鐵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A-I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互之間能發(fā)生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省略),其中,A、C、F、H含相同金屬元素且所屬物質類別不同,H、I類別相同,A、B為金屬單質,B為紫紅色;C、D為氧化物,C為紅棕色固體,G溶液呈藍色,E的濃溶液常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請回答下列問題:
(1)E的化學式H2SO4;
(2)F溶液的顏色黃色;I所屬的物質類別是堿;
(3)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①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下列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括號中為方法或試劑),你認為可行的是( 。
A.檢驗一瓶氣體為二氧化碳(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瓶中)
B.鑒別固體:氫氧化鈉、氯化鈉、硝酸銨(水)
C.驗證氯化鈉溶液中混有鹽酸(滴加無色酚酞)
D.除去氯化鋅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亞鐵(加過量鋅粉,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依據(jù)實驗目的所設計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
A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入過量的CaCO3后過濾
B鑒別NaOH和Na2CO3滴加酚酞試液
C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滴加過量的Na2CO3溶液后過濾
D檢驗CO2氣體插入燃著的木條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1)正常雨水顯弱酸性(pH約為5.6)的原因.
(2)將鋁片放入稀硫酸中,一開始并沒有氣泡產生.
(3)工業(yè)上用磁鐵礦來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做法不科學的是(  )
A.為便于觀察,在教室內關閉門窗做紅磷、白磷燃燒的對比實驗
B.用燃著的木條區(qū)分二氧化碳和氧氣
C.在實驗室里,將固體藥品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以提高反應速率
D.測溶液的pH時,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其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今年5月,運用“藍鯨一號”鉆探平臺,我國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實現(xiàn)可燃冰試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H4•8H2O.它是天然氣的固體狀態(tài)(因海底高壓).埋于海底地層深處的大量有機質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石油氣),其中許多天然氣被包進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溫(2~5℃)與壓力下結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藍鯨一號”鉆探平臺設計和建造過程刷新了多項世界紀錄,它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質量為42000噸.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①海底地層深處,這些分解有機質的細菌能很好的生存,體現(xiàn)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這些細菌分解有機質不需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氣,這些細菌與真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沒有成型的細胞核.
②在開采過程中,極少量的垃圾廢棄物沒有對海洋環(huán)境造成破壞,這主要是因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個條件是有甲烷氣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質量比是3:5:32,甲烷屬于有機物(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②與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較,開采可燃冰的積極意義有(寫一條)幾乎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可燃冰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8H2O+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10H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千克/米3,“藍鯨一號”鉆探平臺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4.116×108牛,浸入海水的體積至少需要40777米3,開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點燃,說明已經(jīng)成為氣體,從固體變成氣體的原因可能是壓強變小、溫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