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小組同學學習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時的實錄:
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插入一支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用膠頭滴管吸取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1) 探究實驗中的能量變化:
在實驗過程中,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逐漸升高,你認為溶液溫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反應終點問題:
用什么方法證明此反應已恰好完全進行?
小紅說:在實驗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顏色沒有變化,則反應恰好完全進行。
小文說: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預先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然后再加入稀鹽酸,若溶液顏色剛好變成無色,則反應恰好完全進行。
你認為他們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關于實驗中的細節(jié)和意外情況:
1實驗中,稀鹽酸必須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實驗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鳳在她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jù)中央電視臺對云南撫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現(xiàn)場報道,科學家曾通過測定古生物遺骸中的C -14含量來推斷古城的年代。C -14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6,相對原子質量為14。下列關于C -14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子數(shù)為6 B.中子數(shù)為6
C.質子數(shù)為6 D.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之和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在1993年成功制取了一種由相對原子質量為18、核電荷數(shù)為8的氧原子構成的雙原子分子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
B.這種氧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0
C.這種氧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為10
D.這種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水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是氫氧化鈉與鹽酸混合后發(fā)生變化的微觀圖解,由此圖表達的
含意描述錯誤的是:
A.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混合后只生成了水,
并沒有氯化鈉生成。
B.H+與OH-粒子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他們相遇會結合成水。
C.此反應屬于中和反應。
D.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除雜方法正確的是:
A、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用濃硫酸除去CO氣體中的水蒸氣 D、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對圖示反應的理解中,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 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種元素
C. 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種單質
D. 參加反應的物質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SO4 B. CuSO4 KNO3 NaCl
C.Na2SO4 Na2CO3 NaNO3 D. Na2SO4 NaCl 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化學實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 ( )
A.將試紙直接浸沒在溶液中,測定某溶液的pH
B.過濾時,漏斗下端的尖嘴部分需緊貼燒杯內壁
C.未說明藥品用量時,一般液體取5毫升左右
D.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襯有紙片的托盤上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在1993年成功制取了一種由相對原子質量為18、核電荷數(shù)為8的氧原子構成的雙原子分子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
B.這種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水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0
C.這種氧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為10
D.這種氧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