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科學促進技術發(fā)展,技術為科學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研究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物質的認識經歷著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過程,以下對酸的認識由先到后的排序是③①②(填序號).
①與堿作用時失去它原來性質的就是酸
②能夠在水溶液中產生氫離子(H+)的化合物
③有酸味的物質就是酸.

分析 根據人類認識酸的歷史,結合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人類首先認識到:有酸味的物質就是酸;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又認識到:與堿作用時失去它原來性質的就是酸;最后歸納出:能夠在水溶液中產生氫離子(H+)的化合物.故對酸的認識由先到后的排序是③①②.
故答案為:③①②.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人類認識酸的歷史、酸的概念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釋下列事實,不正確的是( 。
選項事實解釋
A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B端午時節(jié)粽飄香分子在不斷運動著
C氣體受熱膨脹溫度升高,分子自身體積增大
D固體碘受熱升華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我國“遼寧號”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溫、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層,碳化硅的結構類似于金剛石的結構,則構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分子B.原子C.離子D.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
不銹鋼杯
B.
真絲圍巾
C.
滌綸制成的航天服
D.
陶瓷花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新元素,該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117,中子數(shù)為174,相對原子質量為291,元素名稱Ununseptium,符號Uus,請模仿圖甲,將該元素對應信息編寫到圖乙中相應位置,“①”處應填( 。
A.291B.174C.117D.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小明同學學習了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后知道: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都能與二氧化碳反應,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產生明顯的現(xiàn)象.于是小明同學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讓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明顯的現(xiàn)象?
小明同學聯(lián)想到再做“固體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實驗時,酒精作為溶劑,能溶解固體碘.酒精能否溶解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呢?小明查閱資料并通過實驗獲知:氫氧化鈉不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無色、透明的溶液.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與氫氧化鈉的水溶液化學性質相似.碳酸鈉不與酒精反應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學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有了清晰的解決方案.
(1)小明同學的解決方案是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中.
(3)寫出解決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構建物質之間相互反應的知識網絡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右圖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相鄰兩種物質可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A、B、C、D四種物質(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年產量最多的金屬,丙是一種藍色溶液,B為硫酸鹽,C是單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和丙反應的基本類型是置換反應.
(2)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CCu.
(3)寫出丙和丁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4)寫出甲和乙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圖是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
A.該反應所涉及的物質中有三種屬于氧化物
B.反應中生成的單質和化合物的質量比為7:11
C.該反應使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
D.圖中生成的單質的化學式為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分析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一兩種組裝儀器的操作中正確的是A(填序號).
(2)圖二C裝置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D裝置中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該實驗的目的是制取氧氣并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3)從高錳酸鉀分解后的剩余固體中分離出二氧化錳,需經過溶解、過濾等操作.請從圖三中選出這兩種操作均不會用到的儀器是F(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