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魚浮靈”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xNa2CO3yH2O2),俗稱固體雙氧水.興趣小組對其進行以下探究: 【性質探究】
(1)取少量“魚浮靈”于試管中加水,有持續(xù)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向試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木條 , 說明有O2生成.
(2)取實驗(1)中上層清液,測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現象,說明有生成.
(3)結論:過碳酸鈉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化學性質. 【工業(yè)制備】(如圖)
穩(wěn)定劑的作用是;穩(wěn)定劑中MgCl2和Na2SiO3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一種難溶物將過碳酸鈉粒子包裹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濁液中加入異丙醇的作用是 .
(5)操作Ⅱ中洗滌晶體的試劑最好選用(填字母).
A.飽和NaCl溶液
B.水
C.異丙醇
D.稀鹽酸
(6)根據如表數據,你認為上述制備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是℃.
溫度范圍/℃ | 5~10 | 10~15 | 15~20 | 20~25 |
活性氧含量/% | 13.94 | 14.02 | 15.05 | 14.46 |
“魚浮靈”的產率/% | 85.49 | 85.78 | 88.38 | 83.01 |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產品中能轉化為O2的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7)【組成測定】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的測定(雜質對測定無影響). 【查閱資料】①“魚浮靈”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過碳酸鈉能與酸反應放出CO2和O2 .
實驗前先緩慢通N2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繼續(xù)緩慢通N2 , 其目的是 .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熱銅網,會導致x:y的值(填“偏大”或“偏小”).
(9)裝置B的作用是(填序號) ①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 ②便于觀察和控制氣流速度
(10)實驗測得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D裝置增重2.2g.該產品中活性氧含量為%;屬于(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
【答案】
(1)復燃
(2)CO2(或二氧化碳)
(3)防止H2O2分解(或防止過碳酸鈉分解);MgCl2+Na2SiO3=MgSiO3↓+2NaCl
(4)降低過碳酸鈉的溶解度(或減少過碳酸鈉的溶解或提高產率等)
(5)C
(6)15~20
(7)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裝置吸收
(8)偏大
(9)①②
(10)12;合格品;2:3
【解析】解:(1)由結論“說明有O2生成”,再根據: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填復燃;(2)根據題目中信息“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現象”,再根據:二氧化碳能使帶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此題結論為有 CO2(或二氧化碳)生成.(3)實驗中加入穩(wěn)定劑的作用是為防止H2O2分解(或防止過碳酸鈉分解)而失效;穩(wěn)定劑中的氯化鎂MgCl2與硅酸鈉Na2SiO3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能生成氯化鈉和難溶的硅酸鎂,覆蓋在過碳酸鈉表面起保護作用,其化學方程式為MgCl2+Na2SiO3=MgSiO3↓+2NaCl.(4)由框圖可知,加入異丙醇后經操作Ⅰ后得到的是濾液和晶體,因此操作Ⅰ應該是過濾步驟,由此可知,加入異丙醇的作用是降低過碳酸鈉的溶解度(過碳酸鈉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較小)以利于其析出晶體,因此濁液中加入異丙醇的作用是降低過碳酸鈉的溶解度(或減少過碳酸鈉的溶解或提高產率等);(5)因過碳酸鈉不溶于異丙醇,所以操作Ⅱ中洗滌晶體最好選用異丙醇;(6)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在15℃~20℃時,活性氧含量最高,魚浮靈產率最高,所以最好在該溫度范圍內制備魚浮靈.(7)實驗前通氮氣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后,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是為了除去裝置內的氧氣,以防測定值偏高;實驗后還要繼續(xù)通氮氣是為了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裝置吸收;(8)根據【組成測定】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的測定.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熱銅網,將使部分氧氣散逸,計算時過氧化氫相對含量偏小,碳酸鈉相對含量偏大,導致x:y的值偏大;(9)裝置B的作用是干燥氣體,防止水分進入D裝置使測定值偏大;同時便于觀察和控制氣流速度以使反應充分進行,故選①②;(10)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則說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2g,氧氣質量占樣品的百分數(活性氧含量)為 =12%大于10.5%而小于13%,“資料中魚浮靈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故此產品屬于合格品; 因為生成氧氣的質量為1.2g,則設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 | O2↑ |
68 | 32 |
x | 1.2g |
則 ,解得x=2.55g,故由氧氣質量可計算過氧化氫質量為2.55g.
因為D裝置增重2.2g說明生成二氧化碳2.2g,則設需要碳酸鈉質量為y.
Na2CO3~ | CO2 |
106 | 44 |
y | 2.2g |
則 ,解得y=5.3g,故計算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5.3g,
根據“產品中活性氧含量測定和過碳酸鈉(xNa2CO3yH2O2)組成”,則可得:106x:34y=5.3g:2.55g,故解得x:y=2:3.
所以答案是:(1)復燃;(2)CO2(或二氧化碳);(3)防止H2O2分解(或防止過碳酸鈉分解),MgCl2+Na2SiO3=MgSiO3↓+2NaCl;(4)降低過碳酸鈉的溶解度(或減少過碳酸鈉的溶解或提高產率等);(5)C;(6)15~20;(7)使殘留在裝置中的氣體全部被吸收;(8)偏大;(9)①②;(10)12;合格品;2:3.
【考點精析】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利用氧氣的檢驗和驗滿和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的相關知識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需要掌握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注意:a、配平 b、條件 c、箭號.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如圖1裝置,小衛(wèi)設計并實施了下列實驗,(壓強傳感器用于測量抽濾瓶內壓強變化:各數據均于同溫下測定獲得)
實驗Ⅰ:再小試管中加入8mL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雙氧水(ρ=1g/mL),在抽濾瓶中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MnO2 , 使其反應并啟動傳感器,記錄容器內壓強變化于圖2中.
實驗Ⅱ:在抽濾瓶中加入0.1g MnO2 , 在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不同體積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雙氧水,使其反應并啟動傳感器,記錄容器內壓強變化于圖3中.
請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使容器內壓強增大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根據圖2可發(fā)現,該實驗條件下,30s內催化分解8mL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雙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為g;
(3)根據圖3可發(fā)現,0.1g 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g過氧化氫;
(4)根據圖2與圖3可發(fā)現,MnO2的用量總體上與O2產量(填“正相關”、“不相關”或“負相關”),根據圖3還可發(fā)現,該試驗中,O2產量總體上與雙氧水用量是(填“正比”或“反比”);
(5)下列因素中,與本實驗所測數據的精確度有關的是
A.反應容器的氣密性
B.稱量MnO2質量的精準度
C.量取雙氧水體積的精準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模擬“侯氏制堿法”制純堿,其原理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再將碳酸氫鈉加熱分解得到純堿.如圖是NaCl、NH4Cl、NaHC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HCO3從溶液中分離出,可采用的操作是蒸發(fā)結晶
B.NH4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大于Na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C.40℃時,溶解度大小關系是:NH4Cl>NaCl>NaHCO3
D.20℃時,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固體,充分反應后,理論上可析出7.14g NaHCO3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
(1)人類時刻都離不開空氣,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能_____.
(2)石灰水長期露置在空氣中會出現渾濁,說明空氣中含有_____
(3)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氣袋包裝,為了防止食品變質,下列氣體中不適宜充入的是_____(填字母)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氦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等.
(1)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學符號的意義: ①2H2O②5Na+
③3C④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鋅和硫酸銅溶液②鐵絲在純氧中燃燒
③通電分解水④氯化鋇溶液與硫酸鈉溶液
(3)如圖是硝酸鉀和氯化鉀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 c點的意義是;表示硝酸鉀溶解度曲線的是(填“a”或“b”,下同);t3℃時溶解度較大的是 , t1℃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較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防止鐵制品生銹的常用方法有 ( )
①在鐵制品表面噴上漆 ②在鐵制品表面烤搪瓷 ③在鐵制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 ④使鐵制品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