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氧氣的檢驗和驗滿,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碳的化學性質(zhì),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燒杯可以做較多量液體的反應容器,漏斗是過濾用的儀器;制取裝置包括加熱和不需加熱兩種,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如果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較純凈氧氣的適宜時間是:當導管口有連續(xù)均勻氣泡冒出時;實驗結(jié)束應先移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試管炸裂.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若用C裝置進行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酒精燈需加一個金屬網(wǎng)罩,其目的是使火焰溫度集中,提高溫度;碳和氧化銅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若用裝置F收集某氣體,該氣體應具備的性質(zhì)是:密度小于空氣.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因此需要加熱;若選用G裝置收集氨氣,應從短管進入,因為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粸榉乐苟嘤嗟陌睔庖莩龅娇諝庵,采取的措施是:燒杯內(nèi)盛水,把a導管和漏斗用一膠皮管相連,然后把漏斗倒扣在水面上,用水把多余的氨氣吸收掉.
解答:解:(1)燒杯可以做較多量液體的反應容器,漏斗是過濾用的儀器,故答案為:燒杯;漏斗;
(2)實驗室制取CO
2,是在常溫下,用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A與B相比,優(yōu)點是添加液體比較方便;故答案為:AE或BE;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添加液體比較方便;
(3)如果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要注意配平;裝藥品前應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排水法收集較純凈氧氣的適宜時間是:當導管口有連續(xù)均勻氣泡冒出時;實驗結(jié)束應先移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試管炸裂.故答案為:C;2KMnO
4K
2MnO
4+MnO
2+O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體從瓶口向外冒出時;先撤導管,后熄滅酒精燈;
(4)若用C裝置進行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酒精燈需加一個金屬網(wǎng)罩,其目的是使火焰溫度集中,提高溫度;碳和氧化銅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為:使火焰溫度集中,提高溫度;C+2CuO
2Cu+CO
2↑;
(5)若用裝置F收集某氣體,該氣體應具備的性質(zhì)是:密度小于空氣,故答案為:密度小于空氣
(6)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因此需要加熱;若選用G裝置收集氨氣,應從短管進入,因為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為防止多余的氨氣逸出到空氣中,采取的措施是:燒杯內(nèi)盛水,把a導管和漏斗用一膠皮管相連,然后把漏斗倒扣在水面上,用水把多余的氨氣吸收掉;故答案為:C;b;燒杯內(nèi)盛水,把a導管和漏斗用一膠皮管相連,然后把漏斗倒扣在水面上,用水把多余的氨氣吸收掉;
(7)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12.5g+50g-58.1g=4.4g;
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x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12.5g.x 4.4g
= x=80%
答: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80%;
故答案為:80%;
點評: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有關(guān);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guān),有關(guān)的計算要準確.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xiàn)在實驗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