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一次旅游,某同學對這一觀念有了更深的體會
(1)旅游前,他準備了雞蛋,桔子和礦泉水,其中富含維生素的是桔子
(2)旅游過程中,他將用過的礦泉水瓶放到了貼有可回收(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標識的垃圾箱內(nèi)
(3)途徑小溪,他取了少量溪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蕩,觀察到產(chǎn)生的泡沫較少,有大量浮渣(合理即可).

分析 (1)根據(jù)人體所需六大營養(yǎng)素的種類、食物來源,結合題中所給的食物判斷所含的營養(yǎng)素,進行分析解答.
(2)用過的礦泉水瓶能回收利用,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3)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在于所含的鈣鎂離子的多少,根據(jù)硬水和軟水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雞蛋中富含蛋白質(zhì);桔子中富含維生素;礦泉水中富含水、無機鹽.
(2)用過的礦泉水瓶能回收利用,應放到貼有可回收標識的垃圾箱內(nèi).
(3)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在于所含的鈣鎂離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來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加入肥皂水,若產(chǎn)生泡沫較多,則是軟水,若產(chǎn)生泡沫較少,則是硬水.他取了少量溪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蕩,觀察到產(chǎn)生的泡沫較少,有大量浮渣(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1)桔子;(2)可回收;(3)產(chǎn)生的泡沫較少,有大量浮渣(合理即可).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各種營養(yǎng)素的生理功能與食物來源、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與檢驗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變化中,有一個變化與其他變化的本質(zhì)不同,該變化是(  )
A.濃鹽酸揮發(fā)B.活性炭作慮毒劑
C.蒸汽鍋爐受熱過度爆炸D.節(jié)日燃放煙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已知鎘(Cd)的金屬活動性與鐵、鋅相近.在廢舊鎳鎘電池中回收鎘的一種方法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 I中發(fā)生的是化合反應
B.反應I中將廢舊電池破碎成細顆粒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
C.將鎘絲插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在金屬活動性表中鎘排在H的前邊
D.反應 II的化學方程式為CdO+C $\frac{\underline{\;1200℃\;}}{\;}$ Cd+CO,其中還原劑是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按照物質(zhì)的組成對空氣、氯酸鉀、氮氣、燒堿、二氧化錳五種物質(zhì)進行分類(要求純凈物用化學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25℃時,將25g甲固體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復到原溫度后,得到溶液的質(zhì)量為65g.
(2)將35℃時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5℃,則其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要使35℃時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加入甲物質(zhì)(或恒溫蒸發(fā)溶劑).
(4)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體,發(fā)現(xiàn)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的晶體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固體溶于水時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夜幕降臨,城市霓虹燈通電后發(fā)出美麗的亮光
B.青銅受熱熔化后澆鑄成各種形狀的工藝品
C.自來水通過蒸餾變成可飲用的瓶裝蒸餾水
D.城市自來水的凈化過程為:取水→沉降→過濾→吸附→消毒→配水.其中的消毒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圖示的實驗中涉及到化學 變化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2014年10月24日,我國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發(fā)射成功,預計2017年發(fā)射“嫦娥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火箭的燃料常用的氧化劑是高氯酸按(NH4ClO4),其中氮元素化合價為-3,則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B.+3C.+5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D.
A、食用蔬菜、水果可補充維生素
B、適當補充鈣元素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
C、高層住房著火時,立即打開所有門窗,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D、防止水龍頭生銹,其表面常鍍有一層鉻,可以使鐵與水和氧氣隔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