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人類的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都離不開水

(1)下圖是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

以上凈水過程中,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要把一瓶渾濁的河水進行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除漏斗、燒杯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過濾中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其中“一貼”是指用少量水潤濕濾紙并使濾紙與漏斗壁之間不要有氣泡,這樣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起到殺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上冊化學質量檢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根據表中信息,填寫與化學符號或符號意義相對應的①~④空格:

化學符號

2O2

②__________

3Mg2+

④____________

符號的意義

①________

氯原子

③________

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新型材料納米級Fe粉具有廣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與氧氣反應,其制備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是______,在制備納米級Fe粉的工藝流程中,其作用是______。

(2)納米級Fe粉在氧氣中能自發(fā)燃燒生成黑色固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上述制備納米級鐵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其反應類型為______。

(4)研究人員發(fā)現最后在制得的納米級Fe粉樣品中混有少量的雜質,為了除去樣品中的雜質,在無氧環(huán)境下,先加水溶解,然后再洗滌、______、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微粒符號中,對“2”的含義理解正確的是

A. 2CO表示2個一氧化碳分子 B. 2Mg表示2個鎂元素

C. 表示的化合價為+2價 D. 表示最外層電子數為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實驗室加熱122.5g氯酸鉀制取氧氣使它完全分解后,在制得氧氣的同時,可得到氯化鉀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認識燃燒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工廠鍋爐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狀,目的是減少煤的浪費,節(jié)約能源

B. 只要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可燃物就能燃燒

C. 面粉在有限空間內遇到明火會急劇燃燒,但不會發(fā)生爆炸

D. 水能滅火,主要是因為水蒸發(fā)吸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下列反應吸收熱量的是( )

A. 碳與二氧化碳 B. 鎂與稀鹽酸 C. 白磷與氧氣 D. 生石灰與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濮陽市縣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圖中A、B、C分別表示三種不同的固體物質,其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t2℃時,將質量均為25g的上述三種物質分別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飽和溶液的是______。

(2)在t1℃時,將足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蒸發(fā)10g水后再冷卻到4℃,它們析出的晶體的質量分別分別為m(A)、m(B)和m(C),則三者的大小關系為______。

(3)將t2℃的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分別為、,則三者從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

(1)“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_________。

(2)鐵制容器不能用來盛放農藥波爾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鈣),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

(3)金屬礦物的儲存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護金屬資源尤為重要。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是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