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經過一個月的化學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化學實驗儀器,也知道了不少實驗操作的要求.
(1)如圖中,甲是一個燃著的_____________(填儀器名稱),用它來進行加熱操作時,應使用火焰的_________焰。
(2)如圖中,儀器乙的名稱是___________,在量取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儀器內液體的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3)某同學欲量取一定量的某液體,將盛有該液體的量筒放平后,俯視量筒的刻度,讀數(shù)為19 mL;倒出部分液體后,仰視量筒的刻度,讀數(shù)為11 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要求填空,其中(1)~(6)寫儀器序號:
(1)用來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是__________;
(2)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是 __________;
(3)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的儀器是__________;
(4)可作較多試劑反應容器的是__________;
(5)可以在酒精燈火焰上直接加熱的 __________;
(6)可用于向酒精燈中添加酒精的是___________ ;
(7)某同學在做實驗時要稱取10.8克的食鹽,在稱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天平指針向左偏,你覺得他的正確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些化學概念在邏輯上存在如圖所示的關系,對下列概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物質與純凈物屬包含于關系
B. 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屬于交叉關系
C. 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屬于并列關系
D. 純凈物與混合物屬于包含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約占空氣質量的1/5
B. 實驗時紅磷一定要足量
C. 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D.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火焰熄滅后不能立刻打開彈簧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對氯酸鉀(KClO3)展開如下探究:
(探究一)工業(yè)制備KClO3
以電石渣[主要成分為Ca(OH)2和CaCO3]為原料制備KClO3的流程如下:
(資料卡片):氯化時,主要反應為6Ca(OH)2 + 6X ═ Ca(ClO3)2 + 5CaCl2 + 6H2O,少量 X與Ca(OH)2反應生成Ca(ClO)2、CaCl2和H2O,Ca(ClO)2 分解為CaCl2和O2。
(1)根據(jù)資料,X的化學式為______,寫出氯化時,X和Ca(OH)2反應生成Ca(Cl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氯化時,為提高X轉化為Ca(ClO3)2的轉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序號)。
A.充分攪拌漿料 B.加足量水使Ca(OH)2完全溶解 C.緩緩通入X
(3)操作1在實驗室中的名稱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_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氯化過程控制電石渣過量,固體殘渣的主要成分為______和______(填化學式)。
(4)操作1后得到溶液中Ca(ClO3)2與CaCl2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______1:5(填“>”、“<”或“=”)。轉化時,加入KCl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5)操作2包含一系列實驗操作,結合如圖分析,主要操作為蒸發(fā)濃縮 →______→過濾→洗滌→低溫烘干。
(探究二)探究KClO3制氧氣
某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對KClO3制氧氣進行了探究:
(資料卡片):
①KClO3的熔點約為356℃,MnO2在加熱條件下不分解。
②KClO3分解時,傳感器得到氧氣濃度隨溫度的變化示意圖及使用不同催化劑時的固體殘留率示意圖如下:
(6)由圖可知KClO3分解溫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點。
(7)圖中,在KClO3分解前,傳感器測得氧氣濃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8)分析圖中,對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劑是______。
(9)將3.06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4:1配比加熱至完全反應,可得氧氣體積約為多少升____?(寫出計算過程,計算時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已知氧氣密度約為1.43g /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習小組對CO2展開研究:
Ⅰ.CO2的制備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
(2)實驗室制取CO2的反應原理是為______(寫化學方程式)。檢查A裝置的氣密性的一種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適量水,堵住右側導氣管,打開分液漏斗活塞,若觀察到______,則裝置不漏氣。
(3)實驗發(fā)現(xiàn):制取CO2時,最好選用質量分數(shù)為7.5%的稀鹽酸,F(xiàn)欲配制100g 7.5%的稀鹽酸,需要37%(密度為1.18g / mL)的濃鹽酸______mL(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需要水______mL(精確度同上)。量取水時,若仰視讀數(shù)(其他操作均正確),則所配稀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7.5%(填“>”或“=”或“<”),配制過程不需要的儀器是______。
A.酒精燈 B.量筒 C.燒杯 D.玻璃棒 E.膠頭滴管 F.藥匙
Ⅱ.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種方法收集,每種方法均做三次實驗,取平均值。將C裝置注射器中足量NaOH溶液注入集氣瓶中,充分振蕩,測集氣瓶內氣壓。(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吸收CO2中的HCl氣體,NaOH溶液可用來吸收CO2)
方法1:當B裝置開始產氣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 CO2氣體,記錄集滿CO2氣體所要的時間為t;
方法2 :當B裝置開始產氣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收集時間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時間t0;
方法3:當B裝置開始產氣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同時用燃著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待木條熄滅,立即蓋上玻璃片。
實驗數(shù)據(jù):
方法1 | 方法2 | 方法3 | |
瓶內初始氣壓(kPa) | 104.2 | 104.2 | 104.2 |
三次實驗最終氣壓平均值(kPa) | 9.3 | 31.8 | 39.7 |
CO2純度 | 91.1% | 69.5% | X |
數(shù)據(jù)
(4)三種方法均在15s后開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5)已知:CO2純度 =,則方法3所收集CO2的純度為______。通過對比,欲收集更高純度的CO2,應采用______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轉化新進展
(6)利用非高熱電漿體合成技術可將CO2和甲烷(CH4)反應合成乙酸(CH3CO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7)在光催化條件下,CO2和H2反應生成甲烷(CH4)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請回答:
(1)長期飲用硬水不利于人體健康,生活中將硬水軟化的方法是______。
(2)下列微粒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
A. B. C. D.
(3)如圖是簡易凈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如圖是簡易電解水器,A 管中產生的氣體是______,理論上,A、B管產生氣體的質量比是______。電解水過程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制品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請回答:
(1)下列生活用品,屬于金屬材料制品的是______(填序號)
A.塑料水杯 B.大理石磚 C.不銹鋼水盆
(2)如圖中,鋁原子中質子數(shù)為______,右圖中所示微粒結構示意圖表示的是______。(填符號)
(3)工業(yè)上用電解氯化鎂制取金屬鎂。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屬于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常用銅做導線,是因為銅的______性和______性好。
(5)路邊的太陽能路燈燈柱為鋁合金材質,鋁合金燈柱硬度比鋁______(填“大”或“小”),鋁不易銹蝕,原因是______(寫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要求填空:
(1)寫化學用語
2個氫原子______;2個氧分子______;碳酸______;負二價的氧元素______。
(2)請從一氧化碳、明礬、 氫氣、氧氣中,選取相應物質的序號填空。
a、用于急救病人的氣體是______; b、最清潔的燃料是______;
c、用于工業(yè)煉鐵且有毒的氣體是______; d、可用水體凈化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只含F(xiàn)e、O兩種元素的黑色固體2.16g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稱得裝置C質量增加了1.32g。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假設各個反應均完全。已知FeO為黑色;CO中混有雜質CO2和H2O;堿石灰可吸收CO2和H2O)
A. 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一定是FeO
B. 若無A裝置,黑色固體中Fe元素質量分數(shù)將偏大
C. B裝置中若含多種物質,黑色固體可能是Fe和Fe3O4
D. 實驗結束時關閉K1、K2,可防止B中固體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