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10042  210050  210056  210060  210066  210068  210072  210078  210080  210086  210092  210096  210098  210102  210108  210110  210116  210120  210122  210126  210128  210132  210134  210136  210137  210138  210140  210141  210142  210144  210146  210150  210152  210156  210158  210162  210168  210170  210176  210180  210182  210186  210192  210198  210200  210206  210210  210212  210218  210222  210228  210236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實驗室有一無色澄清廢液,其中除了硝酸鈉以外,可能還含有氫氧化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

實驗活動一:探究該廢液的組成。取一定量的無色廢液,進行如下圖所示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成固體甲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2)原無色澄清廢液中一定沒有____________。

實驗活動二:處理廢液得到較純凈的硝酸鈉溶液。將溶液A和原無色廢液充分混合,無明顯現(xiàn)象。接下來進行如下圖所示實驗。

3)混合后廢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指示劑除外)__________,試劑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氨氣極易溶于水,可以還原氧化銅生成水和一種無色氣體單質(zhì)M,該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I中的固體逐漸變?yōu)榧t色

B.中試紙會變成紅色

C.該實驗無法證明有水生成

D.M可能是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石油化工廠化驗室的實驗員用15%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一定量石油產(chǎn)品中的殘余硫酸,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序號

消耗NaOH溶液的質(zhì)量

洗滌后溶液的pH

30g

pH<7

40g

pH=7

50g

pH>7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欲計算出一定量石油產(chǎn)品中所含H2SO4的質(zhì)量,你覺得應該選擇實驗序號 的數(shù)據(jù)。

(2)若一定量石油產(chǎn)品中殘余硫酸的質(zhì)量為100g,請計算該殘余硫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詳細的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zhì)與水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稱為水解反應。例如: 。根據(jù)上述觀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F的水解產(chǎn)物是NaOHHF

B.CaC2的水解產(chǎn)物是CaOH2C2H2

C.PCl3的水解產(chǎn)物之一是PH3

D.Mg3N2水解產(chǎn)物是MgOH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混合氣體中可能含有氮氣、氯化氫、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幾種。將上述氣體樣品依次通過足量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和灼熱的氧化銅后恢復至原來的溫度(室溫),氣體體積均無明顯變化,但氧化銅部分變紅。再將氣體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氣體體積減少但仍有少量氣體剩余.則該混合氣體的成分是

A.N2、HClCO

B.N2、CO

C.一定有N2、CO,可能有氯化氫

D.一定有CO,可能有N2,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下列化學用語,說法不正確的是

H Mg NaCl P2O5 CO32-

A.①、②、③都可以表示原子

B.①、②、⑤、⑥都可以表示物質(zhì)

C.③和④所代表的微粒具有穩(wěn)定結構

D.能表示離子的只有④和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P點表示t1℃時a、b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B. t1℃時a、c飽和溶液升溫到t2℃,均變?yōu)椴伙柡?/span>

C. a中含有少量b時,可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a

D. t1℃時,125b的飽和溶液中,含有b物質(zhì)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物質(zhì)燃燒。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的重大損失再次提醒人們,合理的控制燃燒非常重要,小明利用下列裝置對物質(zhì)燃燒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和觀察記錄如下:

實驗①:根據(jù)裝置圖組裝儀器,不點燃酒精燈,觀察到硫不燃燒。

實驗②:點燃酒精燈,觀察到硫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的火焰。

實驗③:更換燃燒管(裝有等量硫粉),擠壓滴管A,在尾氣處理接口接上D裝置,觀察到溶液變渾濁后,點燃酒精燈,硫粉不燃燒。

實驗④:更換燃燒管(裝有等量硫粉),拆除D裝置,擠壓滴管B點燃酒精燈,硫粉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1)上述實驗中的對照實驗(填實驗編號)和獲得的相應結論。

1組對照實驗:_________,結論:__________。

2組對照實驗:_________,結論:__________。

3組對照實驗:_________,結論:__________。

2)實驗③中需待D中溶液變渾濁后再點燃酒精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上述實驗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處理尾氣的反應)

4)有一種吹不滅的蠟燭,點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滅。

(查閱資料)該蠟燭芯上包裹一層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種金屬摻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著火點只有150℃。當蠟燭燃燒時,金屬并不燃燒;但當蠟觸吹滅后,未冷卻的金屬發(fā)生燃燒,從而使蠟觸復燃。蠟燭燃燒時金屬不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試再舉一例運用此原理滅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吹不滅的蠟燭芯內(nèi)的金屬可能是鎂、鐵或銅中的一種,為確定該金屬的成分,請你自選試劑繼續(xù)探究并完成下列有關問題:(注:不考慮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對探究金屬性質(zhì)的影響)

操作步驟

現(xiàn)象

結論

切開蠟燭,取出打火機,用砂紙打磨

打火石是銀白色

__________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試管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該金屬是鎂

在上述探究觸芯內(nèi)金屬成分的過程中,運用的科學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制備氯化鈣。氯化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業(yè)碳酸鈣所含的雜質(zhì)主要是氧化鐵及一些不與酸堿反應的難溶性物質(zhì),以這種工業(yè)碳酸鈣為原料生產(chǎn)氯化鈣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1)流程中的XY分別是(寫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1、2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②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3)步驟加入試劑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認識氨氣:材料:①氨氣是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氣味的氣體:②密度比空氣;③降溫至-33.5℃可變?yōu)橐簯B(tài);④1體積水大約溶解700體積氨氣,其水溶液顯堿性;⑤在高溫條件下分解生成氮氣和氫氣;⑥與氯化氫氣體混合產(chǎn)生白煙(成分為氯化銨);⑦用于制液氮、氮水、硝酸、銨鹽和胺類等。⑧工業(yè)上用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作用下合成氨氣;⑨實驗室可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的方法制取氨氣

1)物質(zhì)的組成與結構。寫出氨氣的化學式并標注氮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__,由其化學式可獲得關于氨氣定量組成的信息是___________(寫一條)。

2)物質(zhì)的性質(zhì)。閱讀上文,歸納氨氣的化學性質(zhì)(至少兩條)________________。

3)物質(zhì)的變化

I.用方程式表示工業(yè)和實驗室制取氨氣時發(fā)生的化學變化___________

II.變化③中不發(fā)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氨分子的能量;

b.氨分子的運動速率;

c.氨分子的質(zhì)量;

d.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e.氨分子的化學性質(zhì);

f.氨分子之間的間隔;

g.氨分子的構成

從微觀的角度看變化③和⑥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__________。

III.描述變化⑤的微觀過程_____________

4)物質(zhì)的制備

①工業(yè)制氨氣所用催化劑可重復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實驗室制取氨氣應選取的發(fā)生裝置______________(填裝置編號)是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裝置收集氨氣時,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將濕潤的_____________(填紅色藍色)石蕊試紙。放在__________(填“a”“b”)處,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證明集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