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病毒寄生在
A、植物體內(nèi) B、動物體內(nèi) C、細菌體內(nèi) D、以上都是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是水往低處流,而植物體內(nèi)的水則往高處移動,即使是號稱“世界爺”的巨杉(高達142米),水分也能運輸?shù)綐渖,那么,水向高處移動的動力來?/span>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騰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分析解答下列問題:
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②號試管的“?”處應加入_________。
2、三支試管都要放在________℃的溫水中5~10分鐘,以保證酶的最大活性。
3、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有作用,應選用_________兩支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4、實驗結(jié)果是____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饅頭碎屑中的________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麥芽糖了。
5、我們在制定這項探究計劃時,有同學提出:“除了以上三種處理外還要進行第四種處理,就是將饅頭塊與清水放入試管中不攪拌”。你認為這第四種處理_____必要(填“有”或“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東營園博園內(nèi),高貴典雅的郁金香競相開放,紅的、黃的、粉 H酌、紫紅的……爭奇斗艷。決定郁金香花瓣顏色的遺傳物質(zhì)主要存在于細胞的( )
A.液泡 B.細胞質(zhì) C.細胞核 D.細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在稻田中,影響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陽光 ②雜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氣 ⑦蝗蟲 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你有在菜園栽培植物的經(jīng)歷嗎?春天翻耕土地時,經(jīng)常會看到蠕動的蚯蚓,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探究了解他們。
(1)觀察蚯蚓時,要經(jīng)常往其體表滴水保持濕潤,原因是 。根據(jù)運動的方向和環(huán)帶的位置,判斷其前端應該是 (填A或B),蚯蚓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 構成,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通過“蚯蚓對土壤的翻耕作用”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土壤變得疏松,說明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是 。
(3)下面是生物小組的同學設計的兩個對照實驗,來探究適合蚯蚓生存的環(huán)境。
實驗一探究的問題是 ,實驗二的變量是 。通過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應該是:蚯蚓喜歡 的生活環(huán)境。
(4)從動物進化的歷程看,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與環(huán)節(jié)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
軟體動物比環(huán)節(jié)動物進化的特征有(寫出一項) ,
節(jié)肢動物比環(huán)節(jié)動物進化的特征有(寫出一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陽陽同學對自己家族中有無酒窩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示意圖,請分析作答:
(1)人的有酒窩與無酒窩,在遺傳學上稱為一對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圖中__________(填字母)的婚配組合及結(jié)果,可判斷出有酒窩是顯性性狀。
A.爺爺×奶奶→姑姑 B.爺爺×奶奶→爸爸
C.外公×外婆→媽媽 D.爸爸×媽媽→陽陽
(3)陽陽是個男孩,其細胞中的Y染色體來源于祖輩中的_______(填“爺爺”、“奶奶”、“外公”或“外婆”)。
(4)根據(jù)現(xiàn)行計劃生育政策,爸爸和媽媽準備再生一個孩子。若用A、a分別表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預測這個孩子的基因組成可能是______。
(5)嬰兒剛一出生,醫(yī)院就給他接種乙肝疫苗,一段時間后,在其血液中可檢測到_________。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看,這一預防措施屬于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圈由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構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C.生物圈是指生物活動能夠到達的范圍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空間的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