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畫細胞結構簡圖時,圖中較深的部位表示方法應該是
A. 用鉛筆涂抹 B. 用橫線陰影表示 C. 用鉛筆點上細點 D. 用斜線陰影表示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制作并觀察了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據(jù)下圖分析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乙中帶黑邊的圓圈是氣泡,可能是在蓋蓋玻片時,沒有讓其-側先接觸玻片上的液滴導致的
B.若出現(xiàn)圖丙所示情況,可以調節(jié)圖甲中的②⑥
C.轉動④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應注視①物鏡
D.實驗結束后,若發(fā)現(xiàn)物鏡或目鏡不干凈,要用紗布把鏡頭擦干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圖一為綠色植物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圖二為葉片結構示意圖,圖三為葉片下表皮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若圖一表示光合作用,物質A表示__________,物質C表示____________。
(2)物質A、B進出葉片的“門戶”是圖二中的[____]________,該結構的開閉由_______控制。
(3)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與圖三中的②細胞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___。
(4)炎熱的夏日午后,植物沒有被灼傷,其原因是__________。
(5)若想讓圖三中的物像①出現(xiàn)如圖甲中的觀察效果,需先向______移動裝片,然后再轉動顯微鏡的_____換用圖乙中的______鏡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腎小體結構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③、⑥、⑦共同構成了_______。
(2)圖中②是_______,管內流動的是_______。
(3)圖中⑥處的液體為_______,與③處的液體相比較,前者不含有_______和_______。
(4)流過⑦之后的液體為_______,該液體經_______流入_______暫時貯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圖神經結構模式圖,回答下面問題:
(1)圖中,[ 1 ]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2)若圖表示人在睡夢中拍打蚊子的反射活動,則這個反射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圖中的數(shù)字或箭頭表示)。
(3)假設圖中結構[1]是上肢皮膚,[5]是上肢肌肉,當[2]處受傷被切斷后,手指不小心碰到熱東西,會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圖表示司機見紅燈停車的反射調節(jié)示意圖,(1) 感覺“紅燈”刺激的是眼中的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艾滋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所引起的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铝嘘P于艾滋病和HIV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HIV沒有細胞結構,屬于原核生物
B. HIV有細胞結構,屬于真核生物
C. HIV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繁殖
D. HIV與大腸桿菌有相同的細胞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膀三對足,頭上兩根感覺須,里面是肉外是骨”.這句順口溜描述的是哪類生物的特征( )
A.節(jié)肢動物 B.昆蟲 C.蜈蚣 D.蜘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四種不同的細胞。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B.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形態(tài)都大致相同,功能也有差異
C.根毛細胞和保衛(wèi)細胞的細胞壁有保護作用,能阻止有害物質進入細胞
D.都有線粒體,能將化學能轉變成細胞所利用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腎功能衰竭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采用腎透析儀代替腎析出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甲圖為人體尿液形成示意圖,乙圖為腎透析儀示意圖。觀察圖解,回答問題。
(1)甲圖中,②、③和④共同組成的結構是_____,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單位。
(2)⑤中的液體成分與②_____中的液體相比,成分中缺_____等。
(3)乙圖中,血液中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可通過半透膜析出。甲圖中,與乙圖半透膜作用相似的結構是[③]_____。和緊貼它的_____,此處發(fā)生_____作用。與腎臟形成尿液的過程比較,透析儀的工作過程中沒有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