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沈陽)閱讀材料:
(1)等高線概念:在地圖上,我們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叫等高線,
例如,如圖1,把海拔高度是50米,100米,150米的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分別形
成50米,100米,150米三條等高線.
(2)利用等高線地形圖求坡度的步驟如下:(如圖2)
步驟一:根據(jù)兩點A,B所在的等高線地形圖,分別讀出點A,B的高度;A,B兩點的
鉛直距離=點A,B的高度差;
步驟二:量出AB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距離為d個單位,若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為
1:m,則A,B兩點的水平距離=dn;
步驟三:AB的坡度==
請按照下列求解過程完成填空.
某中學(xué)學(xué)生小明和小丁生活在山城,如圖3,小明每天上學(xué)從家A經(jīng)過B沿著公路AB,BP到學(xué)校P,小丁每天上學(xué)從家C沿著公路CP到學(xué)校P.該山城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50000,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量得AB=1.8厘米,BP=3.6厘米,CP=4.2厘米
(1)分別求出AB,BP,CP的坡度(同一段路中間坡度的微小變化忽略不計);
(2)若他們早晨7點同時步行從家出發(fā),中途不停留,誰先到學(xué)校?(假設(shè)當(dāng)坡度在
之間時,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3米/秒;當(dāng)坡度在之間
時,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米/秒)
解:(1)AB的水平距離=1.8×50000=90000(厘米)=900(米),AB的坡度==
BP的水平距離=3.6×50000=180000(厘米)=1800(米),BP的坡度==;
CP的水平距離=4.2×50000=210000(厘米)=2100(米),CP的坡度=______.
(2)因為,所以小明在路段AB,B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3米/秒,因為
______,所以小丁在路段C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約為______米/秒,斜坡AB的距離==906(米),斜坡BP的距離==1811(米),斜坡CP的距離==2121(米),所以小明從家道學(xué)校的時間==2090(秒).小丁從家到學(xué)校的時間約為______秒.因此,______先到學(xué)校.
【答案】分析:(1)欲求CP的坡度,在題目中已經(jīng)告訴了CP的水平距離,由圖知:C、P的高度差為(400-100)米,根據(jù)公式進行計算即可;
(2)根據(jù)(1)題計算出的CP坡度,然后判斷出此坡度在什么范圍內(nèi),進而得到小丁的步行平均速度;
計算小明所用的時間,已知了路程為2121米,在上面求出了小明的步行速度,根據(jù)時間=路程÷速度即可求得,進而可判斷出哪個同學(xué)先到學(xué)校.
解答:解:①由題意知:CP的坡度為:=
②因為:,
③所用小丁的速度為1米/秒,
④小丁所用的時間為:2121÷1=2121(秒),
⑤由于2090<2121,所用小明先到學(xué)校.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能夠正確理解材料的含義,并熟練掌握坡度坡角的相關(guān)知識.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兩點坐標P1(x1,y1)P2(x2,y2)我們就可以使用兩點間距離公式P1P2=
(x1-x2)2+(y1-y 2)2
來求出點P1與點P2間的距離.如:已知P1(-1,2),P2(0,3),則P1P2=
(-1-0)2+(2-3)2
=
2

通過閱讀材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點P1坐標為(-1,3),點P2坐標為(2,1)
①求P1P2=
13
13
;
②若點Q在x軸上,則△QP1P2的周長最小值為
6+
13
6+
13

(2)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OABC為長方形,點A、B的坐標分別為
(4,0)(4,3),動點M、N分別從點O,點B同時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運動,其中M點沿OA向終點A運動,N點沿BC向終點C運動,過點N作NF⊥BC交AC于F,交AO于G,連結(jié)MF.
當(dāng)兩點運動了t秒時:
①直接寫出直線AC的解析式:
y=-
3
4
x+3
y=-
3
4
x+3
;
②F點的坐標為(
4-t
4-t
,
3
4
t
3
4
t
);(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③記△MFA的面積為S,求S與t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0<t<4);
④當(dāng)點N運動到終點C點時,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E,使△EAN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E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數(shù)學(xué)模擬試卷(32)(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沈陽)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拋物線y=ax2+c與x軸正半軸交于點F(16,0),與y軸正半軸交于點E(0,16),邊長為16的正方形ABCD的頂點D與原點O重合,頂點A與點E重合,頂點C與點F重合.
(1)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如圖2,若正方形ABCD在平面內(nèi)運動,并且邊BC所在的直線始終與x軸垂直,拋物線始終與邊AB交于點P且同時與邊CD交于點Q(運動時,點P不與A,B兩點重合,點Q不與C,D兩點重合).設(shè)點A的坐標為(m,n)(m>0).
①當(dāng)PO=PF時,分別求出點P和點Q的坐標;
②在①的基礎(chǔ)上,當(dāng)正方形ABCD左右平移時,請直接寫出m的取值范圍;
③當(dāng)n=7時,是否存在m的值使點P為AB邊的中點?若存在,請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遼寧省沈陽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10•沈陽)一次函數(shù)y=-3x+6中,y的值隨x值增大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遼寧省沈陽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沈陽)閱讀材料:
(1)等高線概念:在地圖上,我們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叫等高線,
例如,如圖1,把海拔高度是50米,100米,150米的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分別形
成50米,100米,150米三條等高線.
(2)利用等高線地形圖求坡度的步驟如下:(如圖2)
步驟一:根據(jù)兩點A,B所在的等高線地形圖,分別讀出點A,B的高度;A,B兩點的
鉛直距離=點A,B的高度差;
步驟二:量出AB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距離為d個單位,若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為
1:m,則A,B兩點的水平距離=dn;
步驟三:AB的坡度==;
請按照下列求解過程完成填空.
某中學(xué)學(xué)生小明和小丁生活在山城,如圖3,小明每天上學(xué)從家A經(jīng)過B沿著公路AB,BP到學(xué)校P,小丁每天上學(xué)從家C沿著公路CP到學(xué)校P.該山城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50000,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量得AB=1.8厘米,BP=3.6厘米,CP=4.2厘米
(1)分別求出AB,BP,CP的坡度(同一段路中間坡度的微小變化忽略不計);
(2)若他們早晨7點同時步行從家出發(fā),中途不停留,誰先到學(xué)校?(假設(shè)當(dāng)坡度在
之間時,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3米/秒;當(dāng)坡度在之間
時,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米/秒)
解:(1)AB的水平距離=1.8×50000=90000(厘米)=900(米),AB的坡度==;
BP的水平距離=3.6×50000=180000(厘米)=1800(米),BP的坡度==;
CP的水平距離=4.2×50000=210000(厘米)=2100(米),CP的坡度=______.
(2)因為,所以小明在路段AB,B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約為1.3米/秒,因為
______,所以小丁在路段C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約為______米/秒,斜坡AB的距離==906(米),斜坡BP的距離==1811(米),斜坡CP的距離==2121(米),所以小明從家道學(xué)校的時間==2090(秒).小丁從家到學(xué)校的時間約為______秒.因此,______先到學(xué)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