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已知△ABC中,∠B="90" º,AB=8cm,BC=6cm,P、Q是△ABC邊上的兩個動點,其中點P從點A開始沿A→B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1cm,點Q從點B開始沿B→C→A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它們同時出發(fā),設(shè)出發(fā)的時間為t秒.

(1)出發(fā)2秒后,求PQ的長;
(2)當點Q在邊BC上運動時,出發(fā)幾秒鐘,△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當點Q在邊CA上運動時,求能使△BCQ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運動時間(只要直接寫出答案).
(1);(2);(3)5.5或6或6.6s

試題分析:(1)根據(jù)點P、Q的運動速度求出AP,再求出BP和BQ,用勾股定理求得PQ即可;
(2)設(shè)出發(fā)t秒鐘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則BP=BQ,由BQ=2t,BP=8-t,列式求得t即可;
(3)當點Q在邊CA上運動時,能使△BCQ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運動時間有三種情況:
①當CQ=BQ時(圖1),則∠C=∠CBQ,可證明∠A=∠ABQ,則BQ=AQ,則CQ=AQ,從而求得t;
②當CQ=BC時(如圖2),則BC+CQ=12,易求得t;
③當BC=BQ時(如圖3),過B點作BE⊥AC于點E,則求出BE,CE,即可得出t.
試題解析:(1)BQ=2×2=4cm,
BP=AB-AP=8-2×1=6cm,
∵∠B=90°,
;
(2)由BQ=2t,BP=8-t可得2t=8-t,解得
(3)①當CQ=BQ時(圖1),則∠C=∠CBQ,

∵∠ABC=90°,
∴∠CBQ+∠ABQ=90°,
∠A+∠C=90°,
∴∠A=∠ABQ,
∴BQ=AQ,
∴CQ=AQ=5,
∴BC+CQ=11,
∴t=11÷2=5.5秒;
②當CQ=BC時(如圖2),則BC+CQ=12

∴t=12÷2=6秒;
③當BC=BQ時(如圖3),過B點作BE⊥AC于點E,

,
所以,
故CQ=2CE=7.2,
所以BC+CQ=13.2,
∴t=13.2÷2=6.6秒
由上可知,當t為5.5秒或6秒或6.6秒時,△BCQ為等腰三角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聯(lián)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們可引入如下概念:定義:到三角形的兩個頂點距離相等的點,叫做此三角形的準外心.
舉例:如圖1,若PA=PB,則點P為△ABC的準外心.
(1)應(yīng)用:如圖2,CD為等邊三角形ABC的高,準外心P在高CD上,且PD=,求∠APB的度數(shù).
(2)探究:如圖3,已知△ABC為直角三角形,斜邊BC=5,AB=3,準外心P在AC邊上,試探究PA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ABC中,∠B=48°,∠C=62°,點E、點F分別在邊AB和邊AC上,將把△AEF沿EF折疊得△DEF,點D正好落在邊BC上(點D不與點B.點C重合).

(1)如圖1,若BD=BE,則△CDF是否為等腰三角形?請說明理由.
(2)△BDE、△CDF能否同時為等腰三角形?若能,請畫出所有可能的圖形,并直接指出△BDE、△CDF的三個內(nèi)角度數(shù);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在Rt△中,,平分,交于點,且,則點的距離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面兩個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兩個等邊三角形
B.有一個角是95°,且底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
C.兩腰相等的兩個等腰三角形
D.斜邊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3cm和6cm,則它的周長是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
A.1,1,2B.2,3,7C.1,4,6D.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已知:△ABC中,AB=15,AC=13,BC邊上的高AD=12,BC=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AB=AC,要使△ABE≌△ACD,應(yīng)添加的條件是       (添加一個條件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