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直線11∥12,且13和11、12分別交于A、B兩點,點P在直線AB上.
(1)試猜想寫出∠1,∠2,∠3之間的關(guān)系式,并加以證明.
(2)如果點P在A、B兩點外側(cè)(點P和A、B不重合)運動時,試畫出圖形,寫出∠1,∠2,∠3之間的關(guān)系,并加以證明.
【答案】(1)∠1+∠2=∠3,證明見解析;(2)∠1+∠3=∠2或∠2+∠3=∠1,證明見解析.
【解析】
(1)過點P作l1的平行線,依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可得∠1=∠CPQ,∠2=∠DPQ,根據(jù)∠CPQ+∠DPQ=∠3,即可得到∠1+∠2=∠3;
(2)當點P在下側(cè)時,過點P作l1的平行線PQ,依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可得∠1-∠2=∠3;當點P在上側(cè)時,同理可得:∠2-∠1=∠3.
解:(1)∠1+∠2=∠3;
理由:如圖,過點P作l1的平行線,
∵l1∥l2,
∴l1∥l2∥PQ,
∴∠1=∠CPQ,∠2=∠DPQ,
∵∠CPQ+∠DPQ=∠3,
∴∠1+∠2=∠3;
(2)∠1-∠2=∠3或∠2-∠1=∠3;
理由:當點P在下側(cè)時,過點P作l1的平行線PQ,
∵l1∥l2,
∴l1∥l2∥PQ,
∴∠2=∠4,∠1=∠3+∠4,(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1-∠2=∠3;
當點P在上側(cè)時,同理可得:∠2-∠1=∠3.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完成下面的證明過程:
如圖所示,直線AD與AB,CD分別相交于點A,D,與EC,BF分別相交于點H,G,已知∠1=∠2,∠B=∠C.
求證:∠A=∠D.
證明:∵∠1=∠2,(已知)∠2=∠AGB( )
∴∠1= ( )
∴EC∥BF( )
∴∠B=∠AEC( )
又∵∠B=∠C(已知)
∴∠AEC= ( )
∴ ( )
∴∠A=∠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點P(x0 , y0)和直線y=kx+b,則點P到直線y=kx+b的距離證明可用公式d= 計算.
例如:求點P(﹣1,2)到直線y=3x+7的距離.
解:因為直線y=3x+7,其中k=3,b=7.
所以點P(﹣1,2)到直線y=3x+7的距離為:d= = = = .
根據(jù)以上材料,解答下列問題:
(1)求點P(1,﹣1)到直線y=x﹣1的距離;
(2)已知⊙Q的圓心Q坐標為(0,5),半徑r為2,判斷⊙Q與直線y= x+9的位置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3)已知直線y=﹣2x+4與y=﹣2x﹣6平行,求這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般的,如果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象與x軸有兩個公共點,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蘇科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P21”參考上述教材中的話,判斷方程x2﹣2x= ﹣2實數(shù)根的情況是( )
A.有三個實數(shù)根
B.有兩個實數(shù)根
C.有一個實數(shù)根
D.無實數(shù)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過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BD 上一點M 分別作平行四邊形兩邊的平行線EF與GH ,那么圖中面積相等的四邊形有 ( )
A. 3對B. 4對C. 5對D. 6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且BC=12cm,AD=18cm,P、Q分別從A、C同時出發(fā),P以2cm/s的速度由A向D運動,Q以4cm/s的速度由C向B運動,問當多少秒時,直線QP將四邊形ABCD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