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點P是矩形ABCD的邊AD上的一個動點,矩形的兩條邊AB、BC的長分別為3和4,那么點P到矩形的兩條對角線AC和BD的距離之和是( )

A.
B.
C.
D.不確定
【答案】分析:過P點作PE⊥AC,PF⊥BD,由矩形的性質可證△PEA∽△CDA和△PFD∽△BAD,根據(jù),即,兩式相加得PE+PF=,即為點P到矩形的兩條對角線AC和BD的距離之和.
解答:法1:
解:過P點作PE⊥AC,PF⊥BD
∵矩形ABCD
∴AD⊥CD
∴△PEA∽△CDA

∵AC=BD==5
…①
同理:△PFD∽△BAD

…②
∴①+②得:
∴PE+PF=
即點P到矩形的兩條對角線AC和BD的距離之和是
法2:
連接OP.
∵AD=4,CD=3,
∴AC==5,
又∵矩形的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AO=OD=2.5cm,
∴S△APO+S△POD=×2.5•PE+×2.5•PF=×2.5(PE+PF)=×3×4,
∴PE+PF=
點評:根據(jù)矩形的性質,結合相似三角形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E是矩形ABCD的對角線BD上的一點,且BE=BC,AB=3,BC=4,點P為直線EC上的一點,且PQ⊥BC于點Q,PR⊥BD于點R.
(1)如圖1,當點P為線段EC中點時,易證:PR+PQ=
125
(不需證明).
(2)如圖2,當點P為線段EC上的任意一點(不與點E、點C重合)時,其它條件不變,則(1)中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3)如圖3,當點P為線段EC延長線上的任意一點時,其它條件不變,則PR與PQ之間又具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直接寫出你的猜想.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2、如圖,點E是矩形ABCD中BC邊的中點,AB=6,當AE⊥DE時,矩形ABCD的周長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點,沿CE折疊后,點B恰好與點O重合.若BC=3,則折痕CE的長為
2
3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寶應縣一模)如圖,點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點,沿CE折疊后,點B恰好與點O重合,若BC=3,求折痕C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點P是矩形ABCD對角線BD上的一個動點,AB=6,AD=8,則PA+PC的最小值為
10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