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長為1和2的兩個正方形的一邊在同一水平線上,小正方形沿水平線自左向右勻速穿過大正方形,下圖反映了這個運動的全過程.設小正方形的運動時間為t,兩正方形重疊部分面積為s,則s與t的函數(shù)圖象大約為( )
A.
B.
C.
D.
【答案】分析:根據(jù)小正方形與大正方形重疊部分的變化情況,面積由0→逐步增大→保持不變→逐步減小→0,可判斷函數(shù)圖象.
解答:解:重疊部分為矩形,長隨t的變化而變化,寬為1,不變,
∴函數(shù)圖象為三條線段,面積不變時,函數(shù)圖象平行于x軸.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關鍵是根據(jù)圖形,利用求矩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分段函數(shù)關系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xOy中,邊長為2的等邊△OAB的頂點B在第一象限,頂點A在x軸的正半軸上.另一等腰△OCA的頂點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現(xiàn)有兩動點P、Q分別從A、O兩點同時出發(fā),點Q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OC向點C運動,點P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沿A→O→B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隨即停止.
(1)求在運動過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積S與運動的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并寫出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2)在等邊△OAB的邊上(點A除外)存在點D,使得△OCD為等腰三角形,請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D的坐標;
(3)如圖(2),現(xiàn)有∠MCN=60°,其兩邊分別與OB、AB交于點M、N,連接MN.將∠MCN繞著C點旋轉(0°<旋轉角<60°),使得M、N始終在邊OB和邊AB上.試判斷在這一過程中,△BMN的周長是否發(fā)生變化?若沒有變化,請求出其周長;若發(fā)生變化,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邢臺二模)規(guī)律:
如圖1,直線m∥n,A、B為直線n上的點,C、P為直線m上的點.如果A、B、C為三個定點,點P在m上移動,那么無論點P移動到何位置,△ABP與△ABC的面積總相等,其理由是
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應用:
(1)如圖2,△ABC和△DCE都是等邊三角形,若△ABC的邊長為1,則△BAE的面積是
3
4
3
4

(2)如圖3,四邊形ABCD和四邊形BEFG都是正方形,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4,求△ACF的面積.
(3)如圖4,五邊形ABCDE和五邊形BFGHP都是正五邊形,若正五邊形ABCDE的邊長為a,求△ACH的面積(結果不求近似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常州)用水平線和豎起線將平面分成若干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格子,小正方形的頂點稱為格點,以格點為頂點的多邊形稱為格點多邊形.設格點多邊形的面積為S,該多邊形各邊上的格點個數(shù)和為a,內部的格點個數(shù)為b,則S=
1
2
a+b-1(史稱“皮克公式”).
小明認真研究了“皮克公式”,并受此啟發(fā)對正三角開形網格中的類似問題進行探究:正三角形網格中每個小正三角形面積為1,小正三角形的頂點為格點,以格點為頂點的多邊形稱為格點多邊形,下圖是該正三角形格點中的兩個多邊形:

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填表:
  格點多邊形各邊上的格點的個數(shù) 格點邊多邊形內部的格點個數(shù) 格點多邊形的面積
多邊形1 8 1  
多邊形2 7 3  
一般格點多邊形 a b S
則S與a、b之間的關系為S=
a+2(b-1)
a+2(b-1)
(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給出四個命題:①正八邊形的每個內角都是135°②半徑為1cm和3cm的兩圓內切,則圓心距為4cm③長度等于半徑的弦所對的圓周角為30°④Rt△ABC中,∠C=90°,兩直角邊a,b分別是方程x2-7x+12=0的兩個根,則它外接圓的半徑長為2.5 
以上命題正確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給出四個命題:①正八邊形的每個內角都是135°②半徑為1cm和3cm的兩圓內切,則圓心距為4cm③長度等于半徑的弦所對的圓周角為30°④Rt△ABC中,∠C=90°,兩直角邊a,b分別是方程x2-7x+12=0的兩個根,則它外接圓的半徑長為2.5
以上命題正確的有


  1. A.
    1個
  2. B.
    2個
  3. C.
    3個
  4. D.
    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