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圖①,在正方形ABCD中,E、F、G分別是邊AD、BC、CD上的點,BG⊥EF,垂足為H.求證:EF=BG.
應(yīng)用:如圖②,將正方形ABCD翻折,使點B落在邊CD上的點B′處,折痕為EF.若AE=2,BF=6,則B′C=________.

4
分析:探究:過點E作EM⊥BC于M,可得四邊形ABME是矩形,根據(jù)矩形的對邊相等可得AB=EM,再根據(jù)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可得AB=BC,從而得到EM=BC,再根據(jù)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BG=∠MEF,然后利用“角邊角”證明△BCG和△EMF全等,根據(jù)全等三角形對應(yīng)邊相等即可得證;
應(yīng)用:連接BB′過點E作EM⊥BC于M,根據(jù)折疊的性質(zhì)可得EF⊥BB′,先求出MF,再根據(jù)探究結(jié)論B′C=MF.
解答:探究:證明:如圖,過點E作EM⊥BC于M,則四邊形ABME是矩形,
∴AB=EM,
在正方形ABCD中,AB=BC,
∴EM=BC,
∵EM⊥BC,
∴∠MEF+∠EFM=90°,
∵BG⊥EF,
∴∠CBG+∠EMF=90°,
∴∠CBG=∠MEF,
在△BCG和△EMF中,
,
∴△BCG≌△EMF(ASA),
∴EF=BG;
應(yīng)用:解:如圖,連接BB′過點E作EM⊥BC于M,
∵點B沿EF折疊后落在邊CD上的點B′處,
∴EF⊥BB′,
∵AE=2,BF=6,
∴MF=BF-BM=BF-AE=6-2=4,
根據(jù)探究,△BCG≌△EMF,
∴B′C=MF=4.
故答案為:4.
點評:本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應(yīng)用,折疊的性質(zhì),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質(zhì),作輔助線構(gòu)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題的關(guān)鍵,也是本題的難點.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A(3,a)是雙曲線y=
12
x
上的點,O是原點,延長線段AO交雙曲線于另一點B,又過B點作BK⊥x軸于K.
精英家教網(wǎng)
(1)試求a的值與點B坐標(biāo);
(2)在直角坐標(biāo)系中,先使線段AB在x軸的正方向上平移6個單位,得線段A1B1,再依次在與y軸平行的方向上進行第二次平移,得線段A2B2,且可知兩次平移中線段AB先后滑過的面積相等(即?AA1B1B與?A1A2B2B1的面積相等).求出滿足條件的點A2的坐標(biāo),并說明△AA1A2與△OBK是否相似的理由;
(3)設(shè)線段AB中點為M,又如果使線段AB與雙曲線一起移動,且AB在平移時,M點始終在拋物線y=
1
6
(x-6)2-6上,試判斷線段AB在平移的過程中,動點A所在的函數(shù)圖象的解析式;(無需過程,直接寫出結(jié)果.)
(4)試探究:在(3)基礎(chǔ)上,如果線段AB按如圖2所示方向滑過的面積為24個平方單位,且M點始終在直線x=6的左側(cè),試求此時線段AB所在直線與x軸交點的坐標(biāo),以及M點的橫坐標(biā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運動探究
如圖,在Rt△ABC中,∠ACB=90°,BC=AC=10,CP⊥AB于P,頂點C從O點出發(fā)沿x軸正方向移動,頂點A隨之從y軸正半軸上一點移動到點O為止.
(1)若點P的坐標(biāo)為(m,n),求證:m=n;
(2)若OC=6,求點P的坐標(biāo);
(3)填空:在點C移動的過程中,點P也隨之移動,則點P運動的總路徑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荊州)如圖甲,四邊形OABC的邊OA、OC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頂點在B點的拋物線交x軸于點A、D,交y軸于點E,連接AB、AE、BE.已知tan∠CBE=
13
,A(3,0),D(-1,0),E(0,3).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及頂點B的坐標(biāo);
(2)求證:CB是△ABE外接圓的切線;
(3)試探究坐標(biāo)軸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以D、E、P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BE相似,若存在,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設(shè)△AOE沿x軸正方向平移t個單位長度(0<t≤3)時,△AOE與△ABE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求s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并指出t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拋物線經(jīng)過原點O和x軸上的另一點E,頂點為M(2,4),矩形ABCD的頂點A與O重合,AD,AB分別在x,y軸上,且AD=2,AB=3.
(1)求該拋物線對應(yīng)的函數(shù)解析式;
(2)現(xiàn)將矩形ABCD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左圖所示位置沿x軸的正方向勻速平行移動;同時AB上一動點P也以相同的速度從點A出發(fā)向B勻速運動,設(shè)它們的運動時間為t秒(0≤t≤3),直線AB與拋物線的交點為N,設(shè)多邊形PNCD的面積為S,試探究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 數(shù)學(xué) 華師大八年級版 2009-2010學(xué)年 第13期 總第169期 華師大版 題型:044

工具閱讀:

在平面上畫兩條原點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單位長度的數(shù)軸(如圖),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通常把其中水平的一條數(shù)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鉛直的數(shù)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兩數(shù)軸的交點O叫做坐標(biāo)原點.

問題探究:如圖1,在6×6的方格紙中,給出如下三種變換:P變換,Q變換,R變換.

將圖形F沿x軸向右平移1格得圖形F1,稱為作1次P變換;

將圖形F沿y軸翻折得圖形F2,稱為作1次Q變換;

將圖形F繞坐標(biāo)原點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圖形F3,稱為作1次R變換.

規(guī)定:PQ變換表示先作1次Q變換,再作1次P變換;QP變換表示先作1次P變換,再作1次Q變換;Rn變換表示作n次R變換.

解答下列問題:

(1)作R4變換相當(dāng)于至少作________次Q變換;

(2)請在圖2中畫出圖形F作R2011變換后得到的圖形F4;

(3)PQ變換與QP變換是否是相同的變換?請在圖3中畫出PQ變換后得到的圖形F5,在圖4中畫出QP變換后得到的圖形F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