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點M、N分別是正方形ABCD的邊AB、AD的中點,連接CN、DM.
(1)判斷CN、DM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與位置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2)如圖(2),設(shè)CN、DM的交點為H,連接BH,求證:△BCH是等腰三角形;
(3)將△ADM沿DM翻折得到△A′DM,延長MA′交DC的延長線于點E,如圖(3),求tan∠DEM.

證明:(1)CN=DM,CN⊥DM,
∵點M、N分別是正方形ABCD的邊AB、AD的中點,
∴AM=DN.AD=DC.∠A=∠CDN,
∴△AMD≌△DNC(SAS),
∴CN=DM.∠CND=∠AMD,
∴∠CND+∠NDM=∠AMD+∠NDM=90°,
∴CN⊥DM,
∴CN=DM,CN⊥DM;

(2)延長DM、CB交于點P.
∵AD∥BC,
∴∠MPC=∠MDA,∠A=∠MBP,
∵M(jìn)A=MB,
∴△AMD≌△BMP(AAS),
∴BP=AD=BC.
∵∠CHP=90°,
∴BH=BC,
即△BCH是等腰三角形;

(3)∵AB∥DC,
∴∠EDM=∠AMD=∠DME,
∴EM=ED.
設(shè)AD=A′D=4k,則A′M=AM=2k,
∴DE=ME=EA′+2k.
在Rt△DA′E中,A′D2+A′E2=DE2
∴(4k)2+A′E2=(EA′+2k)2,
解得A′E=3k,
∴在直角△A′DE中,tan∠DEM=A′D:A′E=
分析:(1)CN=DM,CN⊥DM,由于點M、N分別是正方形ABCD的邊AB、AD的中點,所以AM=DN,AD=DC,∠A=∠CDN,由此證明
△AMD≌△DNC,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證明 CN=DM,CN⊥DM;
(2)延長DM、CB交于點P.由AD∥BC得到∠MPC=∠MDA,而∠A=∠MBP,MA=MB,由此證明△AMD≌△BMP,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即可證明題目結(jié)論;
(3)由AB∥DC,得到∠EDM=∠AMD=∠DME,接著得到EM=ED,設(shè)AD=A′D=4k,則A′M=AM=2k,那么DE=EA′+2k.而在Rt△DA′E中,A′D2+A′E2=DE2,由此可以得到關(guān)于A′E用k表示的結(jié)論,然后利用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即可求解.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同時也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綜合性比較強(qiáng),要求學(xué)生對于這些知識點比較熟練才能很好解決問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數(shù)軸上的點A表示的數(shù)為a,則a的絕對值等于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線段AB、點C在正方形網(wǎng)格中,所有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相等.
利用畫圖工具畫圖:
(1)畫線段AC、BC;
(2)延長線段AB到點D,使BD=AB;
(3)畫直線CD.
利用畫圖工具比較大。
(1)線段CD與線段CB的大。
CD<CB
CD<CB
;
(2)∠CBD與∠A的大小
∠CBD>∠A
∠CB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直線DE經(jīng)過點A,DE∥BC,∠DAB=78°,∠ACF=124°,則∠BAC=
46
4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三角形ABO繞點O旋轉(zhuǎn)得到三角形CDO,在這個旋轉(zhuǎn)過程中:
(1)旋轉(zhuǎn)中心是
點O
點O
,旋轉(zhuǎn)角是
∠BOD或∠AOC
∠BOD或∠AOC

(2)經(jīng)過旋轉(zhuǎn),點A、B分別移到了
C、D
C、D

(3)若AO=3cm,則CO=
3cm
3cm

(4)若∠AOC=60°,∠AOD=20°,則∠BOD=
60°
60°
,∠DOC=
40°
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5、如圖,長方形ABCD繞點C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45°后得到圖形A'B'CD'.請回答下列問題:
(1)點A的對應(yīng)點是點
A′
,線段AB的對應(yīng)線段是
A′B′
,∠D的對應(yīng)角是
∠D′
;
(2)旋轉(zhuǎn)中心是
點C
,∠BCB'的大小是
45°
,四邊形A'B'CD'的形狀是
長方形
;
(3)在四邊形A'B'CD'中與線段AD相等的線段有
A′D′、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