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四邊形ABCD中,AB∥CD,∠BCD=90°,AB=AD=10cm,BC=8cm,點P從點A出發(fā),沿折線ABCD方向以3cm/s的速度勻速運動;點Q從點D出發(fā),沿線段DC方向以2cm/s的速度勻速運動. 已知兩點同時出發(fā),當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點也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s).

(1)求CD的長;
(2)當四邊形PBQD為平行四邊形時,求四邊形PBQD的周長;
(3)在點P、Q的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使得△BPQ的面積為20cm2?若存在,請求出所有滿足條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
(1)解:如圖1:過點A作AM⊥CD于點M,
∵∠BCD=90°,
即BC⊥CD,
∴AM∥BC,
又∵AB∥CD,
∴四邊形ABCM為平行四邊形,
∵∠BCD=90°,
∴平行四邊形ABCM為矩形,
∵AB=AD=10cm,BC=8cm,
∴AM=BC=8cm,CM=AB=10cm,
在Rt△ADM中,
∴DM==6cm,
∴CD=CM+MD=10+6=16cm.

(2)解:如圖2:
∵運動時間為t,
∴AP=3t,DQ=2t,
又∵AB=10cm,
∴PB=AB-AP=10-3t,
又∵四邊形PBQD為平行四邊形,
∴PB=DQ,
∴10-3t=2t,
∴t=2,
∴PB=DQ=4cm,
由(1)知CD=16cm,
∴CQ=12cm,
又∵BC=8cm,∠BCD=90°,
在Rt△BCQ中,
∴BQ==4cm,
∴CPBQD=2(PB+BQ)=2×(4+4)=8+8(cm).


(3)解:①當P在AB上時,如圖3,
∵運動時間為t,
∴AP=3t,DQ=2t,
∴03t10,
∴0t,
又∵AB=10cm,BC=8cm,
∴PB=AB-AP=10-3t,
∴S△BPQ=.BP.BC=×(10-3t)×8=20,
∴t=.

②當P在BC上時,如圖4,
∵運動時間為t,
∴AP=3t,DQ=2t,
∴103t18,
t6,
又∵AB=10cm,BC=8cm,
∴PB=AB-AP=3t-10,
又由(1)知CD=16cm,
∴CQ=16-2t,
∴S△BPQ=.BP.CQ=×(3t-10)×(16-2t)=20,
∴3t2-34t+100=0,
∴△=342-4×3×100=-440,
∴從方程無解.

③當P在CD上時,若點P在點Q的右側,如圖5,
∵運動時間為t,
∴AP=3t,DQ=2t,
又∵AB=10cm,BC=8cm,
∴CP=AP-AB-BC=3t-18,
又由(1)知CD=16cm,
∴CQ=16-2t,
∴PQ=CQ-CP=(16-2t)-(3t-18)=34-5t,

∴6t.
∴S△BPQ=.PQ.BC=×(34-5t)×8=20,
∴t=6(不合題意,舍去).

④當P在CD上時,若點P在點Q的左側,如圖6,
∵運動時間為t,
∴AP=3t,DQ=2t,
又∵AB=10cm,BC=8cm,
∴CP=AP-AB-BC=3t-18,
又由(1)知CD=16cm,
∴CQ=16-2t,
∴PQ=CP-CQ=(3t-18)-(16-2t)=5t-34,
,
t8.
∴S△BPQ=.PQ.BC=×(5t-34)×8=20,
∴t=.

綜上所述:當t=秒或秒時,△BPQ的面積為20cm2.

【解析】(1)如圖1:過點A作AM⊥CD于點M,由∠BCD=90°,AB∥CD得出四邊形ABCM為矩形,在Rt△ADM中,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DM=6cm,
從而求出CD=CM+MD=10+6=16cm.
(2)如圖2:由題意得出AP=3t,DQ=2t,PB=AB-AP=10-3t,由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求出t的值,從而得出PB=DQ=4cm,再由勾股定理求出
BQ的值,從而求出四邊形PBQD的周長.
(3)根據(jù)題意分四種情況討論:①當P在AB上時,如圖3;②當P在BC上時,如圖4;③當P在CD上時,若點P在點Q的右側,如圖5;④當P在CD上時,若點P在點Q的左側,如圖6;根據(jù)題意畫出符合所有條件的圖形,再由三角形的面積列出方程,求出符合范圍的數(shù)值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點C在線段AB上,點M、N分別是AC、BC的中點.

,求線段MN的長;

C為線段AB上任一點,滿足,其它條件不變,你能猜想MN的長度嗎?并說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簡潔的話描述你發(fā)現(xiàn)的結論嗎?

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且滿足cm,M、N分別為ACBC的中點,你能猜想MN的長度嗎?請畫出圖形,寫出你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矩形紙片ABCD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恰好得到菱形AECF.若AB=3,則菱形AECF的面積為( )

A.1
B.
C.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E、F分別為正方形ABCD的邊BC、CD上的點,且∠EAF45°

1)如圖①求證:BE+DFEF;

2)連接BD分別交AEAFM、N,

①如圖②,若AB6,BM3,求MN

②如圖③,若EFBD,求證:MN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是正數(shù),下列各式,從左到右的變形不能用如圖驗證的是( 。

A. b+c2b2+2bc+c2

B. ab+c)=ab+ac

C. a+b+c2a2+b2+c2+2ab+2bc+2ac

D. a2+2abaa+2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長為1cm,2 cm,3 cm的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的事件是:( )
A.隨機事件
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線段AC,點D為AC的中點,B是直線AC上的一點,且 BC=AB,BD=1cm,則線段AC的長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騎自行車從A地出發(fā)前往B地,同時乙步行從B地出發(fā)前往A地,如圖的折線OPQ和線段EF,分表表示甲、乙兩人與A地的距離、與他們所行時間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且OPEF相交于點M

求線段OP對應的x的函數(shù)關系式;

x的函數(shù)關系式以及AB兩地之間的距離;

求經(jīng)過多少小時,甲、乙兩人相距3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圖象如圖所示,且關于x的方程ax2+bx+c=k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則常數(shù)k的取值范圍是( )

A.0<k<4
B.﹣3<k<1
C.k<﹣3或k>1
D.k<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