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已知在△ABC中,AB=AC,P是△ABC內(nèi)任意一點將AP繞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到AQ,使∠QAP=∠BAC,連接BQ、CP,則BQ=CP,請證明;
若將點P移到等腰ABC之外,原題中其它條件不變,上面的結(jié)論是否成立?請說明理由.

(1)證明:∵∠QAP=∠BAC,
∴∠QAB=∠PAC,
∵AP=AQ,AB=AC,
∴△QAB≌△PAC(SAS),
∴BQ=CP.

(2)成立;
證明:∵∠QAP=∠BAC,
∴∠QAB=∠PAC,
∵AP=AQ,AB=AC,
∴△QAB≌△PAC(SAS),
∴BQ=CP.
分析:根據(jù)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及已知,利用SAS判定△QAB≌△PAC,從而得到BQ=CP;同理,第二問也可證明成立.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以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的綜合運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在直角梯形OABC中,AB∥OC,BC⊥x軸于點C.A(1,1)、B(3,1).動點P從O點出發(fā),沿x軸正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移動.過P點作PQ垂精英家教網(wǎng)直于直線OA,垂足為Q,設(shè)P點移動的時間為t秒(0<t<4),△OPQ與直角梯形OAB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
(1)求經(jīng)過O、A、B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2)求S與t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3)將△OPQ繞著點P順時針旋轉(zhuǎn)90°,是否存t,使得△OPQ的頂點O或Q在拋物線上?若存在,直接寫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4、如圖所示,已知在△ABC中,∠BAC=90°,AB=AC,l是過A點的直線,BD⊥l交直線l于點D,CE⊥l交直線l于點E.
(1)求證:△ABD≌△CAE.
(2)若BD=2.5cm,CE=0.8cm,求D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6、如圖所示,已知在△ABC中,∠B=∠C,點D、E是BC邊上的兩點,且∠ADC=∠AEB,判斷BD是否等于CE,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在直角梯形OABC中,AB∥OC,BC⊥x軸于點C,A(1,1)、B(3,1).動點P從O點出發(fā),沿x軸正方向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移動.過P點作PQ垂直于直線OA,垂足為Q.設(shè)P點移動的時間為t秒(0<t<4),△OPQ與直角梯形OAB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
(1)求經(jīng)過O、A、B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2)求S與t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3)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以C、P、Q為頂點的三角形與△OAB相似?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將△OPQ繞著點P順時針旋轉(zhuǎn)90°,是否存在t,使得△OPQ的頂點O或Q在拋物線上?若存在,直接寫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點E,若∠B=28°,則∠AEC=
59
5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