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三角形ABC,AD為BC邊中線,P為BC上一動點,過點P作AD的平行線,交直線AB或延長線于點Q,交CA或延長線于點R.
(1)當點P在BD上運動時,過點Q作BC的平行線交AD于E點,交AC于F點,求證:QE=EF;
(2)當點P在BC上運動時,求證:PQ+PR為定值.

(1)證明:∵QF∥BC,
∴△AQE∽△ABD,△AEF∽△ADC.
,
∵BD=DC,
∴QE=EF.

(2)解:當點P與點B(或點C)重合時,AD為△B(P)RC(或△C(P)BQ)的中位線,
∴PQ+PR=2AD.
當點P在BD上(不與點B重合)運動時,由(1)證明可知,AE為△RQF的中位線,
∴RQ=2AE.
∵QF∥BC,PQ∥AD,
∴四邊形PQED為平行四邊形.
∴PQ=DE,
∴PQ+PR=2DE+QR=2DE+2AE=2AD.
同理可證,當點P在CD上(不與點C重合)運動時,
PQ+PR=2AD.
∴P在BC上運動時,PQ+PR為定值,
即PQ+PR=2AD.
分析:(1)根據(jù)平行線QF∥BC,可以推知△AQE∽△ABD,△AEF∽△ADC;然后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成比例可求得;再根據(jù)已知條件“AD為BC邊中線”來證明QE=EF;
(2)分類討論:
①當點P與點B(或點C)重合時,AD為△B(P)RC(或△C(P)BQ)的中位線,PQ+PR=2AD;
②當點P在BD上(不與點B重合)運動時,由(1)證明可知,AE為△RQF的中位線,PQ+PR=2AD;
③當點P在CD上(不與點C重合)運動時,PQ+PR=2AD.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要注意的是(2)中,要根據(jù)P點的不同位置進行分類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已知三角形ABC,點D,平移三角形ABC,使點A移動到點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三角形ABC沿著BC方向平移,B與C重合,C與D重合,A與E重合,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積是3,則三角形ABC平移過程中掃過的面積是
9
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三角形ABC三邊a、b、c滿足(a-b)2+|b-c|=0,則△ABC的形狀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按要求畫圖并填空:如圖,已知三角形ABC及點D,CB⊥AB,B為垂足.
(1)作直線AD;
(2)延長AB到E,使得BE=AB,連接CE;
(3)作射線DE;
(4)圖中線段
CB
CB
的長表示點C到線段AE所在直線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三角形ABC的一部分圖形被墨跡遮住,測得∠A=40度,且另外兩個角中的∠B比∠C的2倍少10度,請你畫出此三角形,求出∠B、∠C的度數(shù),并說明∠A與∠C的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