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梯形ABCD中,∠ABC=90°,AD∥BC,BC>AD,AB=8cm,BC=18cm,CD=10cm,點P從點B開始沿BC邊向終點C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動,點Q從點D開始沿DA邊向終點A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
(1)求四邊形ABPQ為矩形時t的值;
(2)若題設中的“BC=18cm”改變?yōu)椤癇C=kcm”,其它條件都不變,要使四邊形PCDQ是等腰梯形,求t與k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k的取值范圍;
(3)在移動的過程中,是否存在t使P、Q兩點的距離為10cm?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過點D作DH⊥BC,垂足為點H,根據勾股定理求出HC,根據矩形的性質得出12-2t=3t,求出即可;
(2)過點Q作QG⊥BC,垂足為點G,求出PG,根據BP+PG+GH+HC=BC得出方程求出即可;
(3)有兩種情況:①由(2)可以得出3t+6+2t+6=18,求出即可;②四邊形PCDQ是平行四邊形,根據BP+PC=BC,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1)過點D作DH⊥BC,垂足為點H,
由題意可知:AB=DH=8,AD=BH,DC=10,
∴HC=,
∴AD=BH=BC-CH,
∵BC=18,
∴AD=BH=12,
若四邊形ABPQ是矩形,則AQ=BP,
∵AQ=12-2t,BP=3t,
∴12-2t=3t
(秒),
答:四邊形ABPQ為矩形時t的值是


(2)由(1)得CH=6,
如圖1,再過點Q作QG⊥BC,垂足為點G,
同理:PG=6,
易知:QD=GH=2t,
又BP+PG+GH+HC=BC,
∴3t+6+2t+6=k,

∴k的取值范圍為:k>12cm,
答t與k的函數(shù)關系式是t=,k的取值范圍是k>12cm.

(3)假設存在時間t使PQ=10,有兩種情況:
①如圖2:由(2)可知:3t+6+2t+6=18,

②如圖3:四邊形PCDQ是平行四邊形,
∴QD=PC=2t,
又BP=3t,BP+PC=BC,
∴3t+2t=18,
(秒),
綜上所述,存在時間t且秒或秒時P、Q兩點之間的距離為10cm,
答:在移動的過程中,存在t使P、Q兩點的距離為10cm,t的值是秒或秒.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矩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梯形的性質,等腰梯形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勾股定理等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綜合運用這些性質進行計算是解此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0、如圖,在梯形ABCD中,若AB∥CD,BD=AD,∠BCD=110°,∠CBD=30°,則∠ADC=
1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梯形ABCD中,AB∥CD,E是AB邊上的點,給出下面三個論斷:①AD=BC;②DE=CE;③AE=BE.請你以其中的兩個論斷為條件,填入“已知”欄中,以一個論斷作為結論,填入“求證”欄中,使之成為一個正確的命題,并證明之.
已知:如圖,在梯形ABCD中,AB∥CD,E是AB邊上的點,
AD=BC,AE=BE
AD=BC,AE=BE

求證:
DE=CE
DE=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D=AB,過點A作AE∥DB交CB的延長線于點E.
(1)試說明∠ABD=∠CBD.
(2)若∠C=2∠E,試說明AB=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D=BC,∠A=100°,則∠BDC的度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B=
8
cm,AD=3cm,DC=
5
cm,∠B=45°,點P是下底BC邊上的一個動點,從B向C以2cm/s的速度運動,到達點C時停止運動,設運動的時間為t(s).
(1)求BC的長;
(2)當t為何值時,四邊形APCD是等腰梯形;
(3)當t為何值時,以A、B、P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