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唱歌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高”指的是音調(diào);成語“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響度;“聞其聲便知其人”是指音色.有一質(zhì)量為m,密度為ρ的金屬塊,把它分成四等份,每一塊的密度為ρ.

分析 音調(diào)是聲音的高低,由頻率決定;響度是聲音的高低,由振幅決定;區(qū)分音調(diào)和響度要分清聲音的高低和大。
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jié)構(gòu)有關,不同的發(fā)聲體音色不同
密度是物質(zhì)的特性,由此來分析每一塊的密度怎樣變化

解答 解: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是指聲音太高了我唱不上去,高是指音調(diào)高,“引吭高歌”里的“高”是指聲音很大,指的是響度.
“聞其聲便知其人”是說即使沒有看到他,只聽他的聲音也可以辨別出來,依據(jù)就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因為密度是物質(zhì)的特性,與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無關,不隨質(zhì)量和體積的改變而改變,所以物體的質(zhì)量變小,其密度不變,仍為ρ.
故答案為:音調(diào);響度;音色;ρ.

點評 考查了兩對比較容易混淆的定義:音調(diào)和響度,知道高低不一定都指的是音調(diào),有時還指的是響度考
注意密度是物質(zhì)的特性,不隨質(zhì)量和體積的改變而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小組的同學做“探究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的實驗,他們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

(1)寫出按圖組裝器材要調(diào)整使鐵圈和溫度計處于適宜高度.(器材名稱)
(2)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需要確定以下控制的變量,你認為其中多余的是B
A.常用完全相同的加熱方式
B.酒精燈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另一種液體
D.盛放水和另一種液體的容器相同
(3)加熱到一定時刻,水開始沸騰,此時的溫度如圖丙所示,則水的沸點是98℃,這表明實驗時的大氣壓強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而另一種液體相應時刻并沒有沸騰,但是溫度計的示數(shù)比水溫要高得多,請你就此現(xiàn)象進行分析,本實驗的初步結(jié)論為:不同物質(zhì)的吸熱能力不同(相同或不同),本實驗除了能夠說明上述問題之外,還能夠說明許多問題,請你寫出其中的一個問題:不同液體的沸點也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小球重G,靜止在與水平地面垂直的墻角,試畫出小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觀察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你如何判斷它們各屬于哪一種透鏡?請至少寫出兩種判別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所示的電路里,在圓圈中連接適當電表,使燈L1和L2并聯(lián)且都能發(fā)光,那么①應是電流表,②是電壓表,③是電流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自行車上的輪胎、腳蹬、把套、剎車橡皮等都要利用摩擦.其中輪胎、腳蹬、把套采用橡膠材料等制成并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紋或線條,使接觸表面粗糙些,來達到增大摩擦的目的;剎車時通過緊握把手,增大剎車橡皮跟鋼圈間的壓力來增大摩擦;輪軸處裝有滾珠,使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這是為了減。ㄌ睢霸龃蟆被颉皽p小”)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春節(jié)期間小明和爸爸駕車從魚洞經(jīng)巴濱路、南濱路、長江大橋到解放碑共30km用時30min,則轎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小明在車上欣賞風景時看到路邊的樹木向后退,是因為他選擇了轎車作為參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力與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止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
B.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
D.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
(1)小明將杠桿放在支架上后,呈如圖所示的狀態(tài),則他應該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水平位置平衡.
(2)調(diào)節(jié)好杠桿后,小柯將兩個重均為0.5N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又將彈簧測力計掛在杠桿b處,沿豎直方向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平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太小,請你幫他找出一種改進的辦法:增加鉤碼數(shù)或?qū)椈蓽y力計向右移.
(3)如表是小明三次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則表中第3次實驗中的阻力臂 L2應為2cm.小明多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規(guī)律.
實驗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2.06.03.04.0
23.05.05.03.0
34.04.08.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