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鐵球的質(zhì)量是1.56kg,體積是0.5dm3,這個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體積有多大?(已知=7.8×10 3kg/m 3)


空心  0.3dm 3

 【解析】(1)根據(jù)密度公式變形V= 求出此時鐵球的實心體積,再與鐵球的實際體積(0.5dm3)相比較,如果相等,則是實心的,如果實心體積小于實際體積,則是空心的.用鐵球的實際體積減去實心部分的體積就是空心部分的體積;
解答:解:(1)已知:V=0.5dm3=0.5×10-3m3,m=1.56kg,ρ=7.8×103kg/m3
若球為實心,其體積應(yīng)為:V= =0.2×10-3m3,
因為V<V,所以此球為空心.
V=V-V=0.5×10-3m3-0.2×10-3m3=0.3×10-3m3
答:此球為空心的.空心體積為0.3×10-3m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將11g的鹽溶解在58 mL的水配制成鹽水,并用量筒測了鹽水的體積.甲、乙、丙三位同學讀數(shù)情景如圖所示,其中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讀數(shù)方法正確.此時配制的鹽水體積為 mL,鹽水的密度是 kg/m3.(已知水的密度=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B、C三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聊與體積V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A、B、C三種物質(zhì)的密度、、和水密度之間的關(guān)系是                            (    )

  A.                            B.,且

  C.,且>                D.,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某同學利用一定質(zhì)量的水,研究水的體積和溫度的關(guān)系,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請根據(jù)此圖像回答以下問題:

(1)圖中AB段反映的物理現(xiàn)象是: ;

(2)以上現(xiàn)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脹規(guī)律,由此可以進一步得出的推論是:水在4℃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甲乙兩種材料,其質(zhì)量隨體積變化的圖象如圖13。

(1)甲乙兩種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4分)

(2)用甲種材料54g制作某零件,如換 用乙種材 料制作同種零件,零件的質(zhì)量將減小多少?(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以下描述的各力中,兩物體必須接觸才能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是( )

A.地球?qū)θ说囊? B.磁極間的作用力

C.支架對磁鐵的支持力 D.兩帶電氣球間的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某些物質(zhì)的電阻會變?yōu)榱悖@種物質(zhì)叫做超導體.電流通過超導體時不發(fā)熱,因此超導體的應(yīng)用十分廣泛.假如有室溫環(huán)境中的超導體,下列物體中,可能應(yīng)用超導材料的是(        )

A.發(fā)電機線圈   B.白熾燈燈絲      C.電爐絲      D.熱水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的底面積為200 cm2,不吸水的正方體木塊B重為5 N,邊長為10 cm,靜止在容器底部,質(zhì)量體積忽略的細線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木塊底面中央,且細線的長度為L=5 cm,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

(1)圖甲中,木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多大?

(2)向容器A中緩慢加水,當細線受到拉力為1 N時,停止加水,如圖乙所示,此時木塊B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將圖乙中與B相連的細線剪斷,當木塊靜止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用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蠟燭、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①實驗時,應(yīng)先調(diào)節(jié)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接著進行如圖甲的操作,可知凸透鏡的焦距是 15 cm.

②如圖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畫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燭焰實像,則蠟燭可能置于透鏡左邊a、b、c、d四點中的 c ,此成像特點可應(yīng)用在 幻燈機或投影儀 .若蠟燭放在點,則無法在光屏上得到像.

③小明依次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調(diào)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都沒能看到燭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寫出一個原因即可) 蠟燭放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