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當動力臂
大于
大于
阻力臂時,是省力杠桿;當動力臂
小于
小于
阻力臂時,是費力杠桿;當動力臂
等于
等于
阻力臂時,是等臂杠桿.
分析:本題考查了杠桿的三種形式: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杠桿是否省力取決于動力臂與阻力臂的大。
解答: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由此可知:
(1)L1>L2,F(xiàn)1<F2,省力杠桿;
(2)L1<L2,F(xiàn)1>F2,費力杠桿;
(3)L1=L2,F(xiàn)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等臂杠桿.
故答案為:F1L1=F2L2,大于,小于,等于.
點評:學生要熟練識別三種杠桿,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關系”的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1所示的甲、乙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小芳做了丙、丁兩組實驗進行對比.

①請你判斷,
小明
小明
(選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實驗能更好地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關系”,理由是
壓力作用效果
壓力作用效果
更明顯;
②根據(jù)你判斷的那組實驗看到的現(xiàn)象,得到的探究結論是:在受力面積
相同
相同
時,壓力越大,
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③由乙、丁兩組實驗進行對比看到的現(xiàn)象,得到的探究結論是:在壓力
相同
相同
時、受力面積越大,
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
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

(2)如圖2所示,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實驗
次數(shù)
動力
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10 2 15
2 2 20 4
①應該先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
②分別在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恢復
平衡
平衡
.這時杠桿兩端受到的作用力
等于
等于
各自鉤碼的重(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根據(jù)實驗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并根據(jù)此條件填寫上表中空白的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華、小明兩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彈簧測力計、鉤碼和支架等.他們分別在已調水平平衡的杠桿上施加動力F1、阻力F2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動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華、小明的操作情況分別如圖(a)、(b)所示,表一、表二為他們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表一:小華同學
實驗序號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1 1 8 8 1
2 3 6 6 3
3 2 8 8 2
表二:小明同學
實驗序號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4 1 8 4 2
5 2 8 4 4
6 4 5 2 10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小華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
(1)請判斷:小華的結論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依據(jù)是: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小華又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從實驗的角度分析,小華的問題是:
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杠桿垂直
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杠桿垂直
;請你提出實驗的改進措施,幫助小華得出正確的結論.你的措施是
去掉一側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
去掉一側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

(3)改進實驗后,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
動力
動力
.支點到
阻力作用線
阻力作用線
的距離叫阻力臂;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當動力臂
大于
大于
阻力臂時,是省力杠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