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5.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若在實驗前出現(xiàn)如圖1 所示的情況,應(yīng)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右(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2 所示,在杠桿左邊A處掛四個相同的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的鉤碼6個.
(2)如圖3 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方向平衡,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 (1)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cè),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應(yīng)使杠桿重心右移,這一調(diào)節(ji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chǎn)生影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的長度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來;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以判斷出在杠桿右邊B處所掛鉤媽的個數(shù),使杠桿重新達到平衡.
(2)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彈簧測力計傾斜,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

解答 解:(1)杠桿重心左移,應(yīng)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左邊=4G×3L=12GL;為了使杠桿保持平衡,右邊也應(yīng)等于12GL.那么,在B處所掛鉤媽的個數(shù)=12GL2L=6G,即應(yīng)該掛六個鉤碼.
(2)如圖,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故答案為:右;6;變大.

點評 本題考查杠桿平衡的調(diào)節(jié)方法及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應(yīng)注意動態(tài)平衡的分析,當力臂變化時,力也會隨著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鉤碼的方法,分別做了甲、乙兩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次數(shù) 鉤碼重/N鉤碼上升的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1 2 5 1 15 66.7%
 2 3 5 1.2 15 
(1)除圖中的實驗裝置,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刻度尺;
(2)在實驗操作中應(yīng)該豎直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上升;
(3)計算第2次的機械效率為83.3%;
(4)對比甲、乙兩組實驗,可知被提升物體的重力大小會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小球沿軌道由靜止從A處經(jīng)過B和C運動到D處的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和摩擦力,僅有動能和勢能互相轉(zhuǎn)化.則( �。�
A.小球在A處的動能大于在D處的動能
B.小球在D處的機械能大于在A處的機械能
C.小球在B處的機械能等于在C處的機械能
D.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小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彈簧的長度跟外力的變化關(guān)系,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g取10N/kg):
 鉤碼質(zhì)量(g)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指針示數(shù)(cm) 5.0 5.5 6.0 6.5 7.0 7.5 7.8 7.8 7.8
(1)根據(jù)這項研究制作的測量儀器是彈簧測力計;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我們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該彈簧原長是5cm,若用該彈簧制作一只彈簧測力計,其量程為0~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小華用一只空牙膏殼做實驗,一次將它擠癟,另一次將它撐開,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前后兩次牙膏殼的質(zhì)量m等于m;受到的浮力F小于F;兩次水對杯底的壓強p小于 p.(大于/等于/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為研究彈簧的性質(zhì),我們在豎直懸掛的輕質(zhì)彈簧下加掛鉤碼(如圖a),同時記錄彈簧總長度L與鉤碼質(zhì)量m,所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已知彈簧原長L0=6.0cm.實驗過程中,彈簧形變在彈性限度內(nèi),不計彈簧所受的重力.(g取10N/kg)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6
鉤碼質(zhì)量m/g 0 30 6090  120 150
彈力F/N 0 0.3 0.6 0.91.2  1.5
 彈簧總長度L/cm 6.0 7.2 8.4 9.6 10.8 12.0
 彈簧伸長量△x/cm0 1.2 2.4 3.6 4.8 6.0
(1)實驗中彈簧彈力的大小等于所掛鉤碼的重力,請將表格中彈力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2)分析表格中對的數(shù)據(jù),請將表格中彈簧伸長量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3)請在圖b坐標系中描點作出彈力F跟彈簧伸長量△x的關(guān)系圖象;
(4)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或圖象可以定量得出: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F與彈簧伸長量△x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星期天小明去海洋館觀看海獅表演,看到海獅將球頂在頭上靜止不動.分析此時受力情況,相互平衡的兩個力是( �。�
A.球受到的重力和海獅對球的支持力
B.球受到的重力和球隊海獅的壓力
C.地面對海獅的支持力和海獅對地面的壓力
D.海獅的重力和海獅對地面的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所示滑輪組勻速向左拉動重為200N的物體A,A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是120N.則甲、乙兩輪中,屬于動滑輪的是乙(填“甲、或乙”).若不計滑輪和繩重、及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所用拉力F=4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重為8N的木塊,在水平長木板上沿直線運動移動0.5m,如圖所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2.4N,摩擦力所做功的大小是1.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