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乙兩同學沿平直路面步行,他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同學比乙同學晚出發(fā)4s.

B. 4s-8s內,甲乙同學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C. 0-8s內.甲乙兩同學運動的路程相等

D. 8s末甲乙兩同學速度相等

【答案】ABC

【解析】分析:解答此題需要先觀察圖象,明確橫軸和縱軸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結合選項逐一去分析.解答:圖中縱軸表示路程,橫軸表示時間由圖可知,甲同學是在4s時才開始行走,他比乙同學晚出發(fā)4s,所以A正確;B. 4s8s內兩同學通過的路程都隨時間的增加而勻速增加,所以都是勻速直線運動。C. 0s8s內,甲乙通過的路程都是5m,選項C正確;D. 8s末兩同學通過的路程相同,所以時間不同,因此速度不同,所以D說法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边@是南宋詩人陸游《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對于前一句,從物理學角度可以理解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的冰內能為零

B兩個物體溫度相同,它們之間就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C物體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D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水平地面上移動一個重箱子。如果箱子A的重量為1200N,在繩端沿水平方向用大小為100N的拉力F使箱子以01m/s的速度勻速向左運動,在不計滑輪和繩的重量、以及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時,請你確定物體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方向向________ 選填“左”或“右”。假如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保持不變,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那么小明拉動物體A仍以01m/s 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需實際拉力為________N,在5s內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實施人工降雨時,飛機在云層里撒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吸熱,使云層中水蒸氣急劇遇冷而_______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漸變大,在下落過程中又______ 成小水滴落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利用如所示的裝置進行電磁學實驗。

1在圖甲所示實驗中,當閉合開關后,可觀察到磁場中的金屬棒ab在導軌上向左運動,這說明對通電導體有力的作用。若只對調電源正負極接線,金屬棒ab會向右運動,這說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方向與 有關。

2物理課后,小麗制作了如乙所示的神奇轉框,金屬框的上部中央位置與電池正極相連,下部緊貼在與電池負極相連的柱形物兩側,于是金屬框就可以繞電池轉動起來。柱形物的材料應具有較好的導電性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保證行車安全,我國高速最高限速為120km/h。同時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還應保持足夠的車距。當車輛在高速路上超速行駛,或是車距過小時,發(fā)生事故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某型號轎車的最短剎車距離s制動從開始剎車到車輛靜止跟車輛行駛速度v的關系為s制動kv2,公式中系數(shù)ks2/m,轎車行駛速度v的單位為m/s,剎車距離s制動的單位為m。某人駕駛該型號轎車在高速路上以144km/h的速度行駛時,發(fā)現(xiàn)道路前方90m處有危險情況發(fā)生,若此人的反應時間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做出反應動作05s,請通過計算判斷,他能否在90m內把車停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阻R1=15Ω,R2=10Ω,R3=5Ω,下列連接電阻最小的是

A、只能用R3 B、R1與R3并聯(lián)

C、R2與R3并聯(lián) D、R1、R2與R3并聯(li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是小明家使用的電熱水壺,其銘牌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其中的功率一欄看不清數(shù)值是多少,小明想利用圖2所示的電能表測量電熱水壺的功率,當水壺單獨正常工作,發(fā)現(xiàn)電能表的轉盤9s內轉動了10轉,(若加熱電阻的阻值不隨溫度變化而改變,且此時的大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則:

1)電熱水壺正常工作時,額定功率是多少?

2)裝滿水后,壺中水的質量是多少千克?(1L=1×10-3m3

3)將一滿壺20℃的水在1標準大氣壓下燒開,需要吸收多少熱量?

4)不考慮熱量損失,燒開這壺水,需要多長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