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下圖所示,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受的重力為200N,繩子對它豎直向上的拉力F=50N.求:

(1)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物體所受的合力為多少?

【答案】
(1)解: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這三個力的合力為0,則支持力為F=G-F'=200N-50N=150N.


(2)解: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合力為0.


【解析】解:(1)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這三個力的合力為0,則支持力為F=G-F'=200N-50N=150N.

解:(2)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合力為0.

所以答案是:(1)150N;(2)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小強在水平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每次將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其目的是,若小車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車將做 運動.研究過程中采用了(選填“單純的實驗”或“實驗加推理”)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B所受的摩擦力為 N;若將A、B緊靠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們一起勻速運動(如圖乙所示),則推力F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質(zhì)量、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同時加熱,兩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B. 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升高的溫度大于乙液體升高的溫度

C. 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D. 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強在進行“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已知電源電壓為3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 V,他已連接了部分電路,如圖甲所示,請你接著完成下列步驟: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的電路連接完整___________。

(2)連接電路時,開關S應當處于_______狀態(tài),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置于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

(3)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發(fā)現(xiàn)小燈泡始終不亮,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0,則出現(xiàn)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故障排除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為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滑片P向_______端移動。

(5)當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_______A,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曹沖稱象”是家喻戶曉的典故.某校興趣小組模仿這一現(xiàn)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將厚底直筒形狀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下圖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質(zhì)量為200g,底面積為30cm2 , 高度為15cm。(ρ=1×103kg/m3 , g取10N/kg)求:

(1)將杯子開口向上豎直放入水中時(注:水未進入杯內(nèi)),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時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為該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稱量(即量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實驗時,選用質(zhì)量較小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 片的重力對實驗的影響。這種突出問題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以下四個實例中所用研究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 選用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探究重力勢能與高度的關系

B. 選用輕繩探究使用定滑輪的特點

C. 選用水流類比電流

D. 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家附近廣場音樂聲過大影響居民生活,這里的聲音是由音箱中紙盆的產(chǎn)生的,經(jīng)過居委會的協(xié)調(diào)該音樂的播放者將音量調(diào)小了些,這是在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30cm處,此時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12cm C.20cm D.32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