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圓形蓄水池裝滿水,水面與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處懸掛著一盞燈,一人站在岸邊,設A處為人眼,作出燈發(fā)出的光經(jīng)過水面反射后進入人眼的反射光線.(保留輔助線)
【答案】解: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作出點光源B在關于水面的對稱點B′,即像點.
連接B′A,與水面的交點O即為反射點,連接OA即為反射光線,連接BO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解析】反射光線是由點光源B發(fā)出的,但感覺是由點光源在水中的像發(fā)出的,也就是說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像點.首先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發(fā)光點B的像點B′,根據(jù)反射光線反向延長通過像點,可以有像點B′和A點確定反射光線所在的直線,從而畫出反射光線,并確定反射點,最后由發(fā)光點和反射點畫出入射光線,從而完成光路。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常常利用物體具有的各種形式的能.如手表里擰緊的發(fā)條具有_______能,可以帶動小齒輪和指針轉動;打樁機舉高的錘具有_______能,可以完成打樁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一質地均勻、形狀不規(guī)則的小石塊,小亮想用天平和水粗略測出它的密度,他先將燒杯裝滿水(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測出燒杯及水的總質量為m1;然后再將小石塊輕輕投入裝滿水的燒杯中,待水溢出后,測出此時燒杯、水、及石塊的總質量為m2 , 且測出溢出水的質量為3 . 請你幫助小亮分別求出(用題中的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1)小石塊的體積;
(2)小石塊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兩個燈泡L1、L2,L1標有“6V、3W”字樣,L2沒有標記,實驗測得L2的電阻為6Ω.將L1、L2串聯(lián)接在某一電路中,兩燈L1、L2均能正常發(fā)光(忽略溫度對電阻的影響),下列計算結果正確的是( 。
A. 該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為12V
B. 燈L2的額定功率為3W
C. 相同時間內,燈L1、L2消耗的電能之比W1﹕W2=1﹕1
D. 相同時間內,燈L1、L2產(chǎn)生的熱量之比Q1﹕Q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宜同學做“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源電壓恒定為6V,標有“2.5V”字樣的待測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約為10Ω,所用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為“50Ω、1A”.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甲圖中未完成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_____________.
(2)按圖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時,燈不亮,電壓表有較大的示數(shù),經(jīng)檢查,導線連接完好,則電路的故障是:__.排除故障后,再次閉合開關時,小燈泡發(fā)出耀眼的光后立即熄滅,小宜在操作過程中的不當之處是:__.
(3)糾正錯誤后,繼續(xù)進行實驗: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P至某一位置,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__V,為了讓小燈泡正常發(fā)光,小宜應該將變阻器滑片向__(選填“左”或“右”)移動.
(4)小宜同學在實驗中為了能得到比較準確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改變接入電路的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
你認為小宜求平均值得到額定功率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是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正確的測量結果是P額=__W.
(5)另外一位同學還想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于是將甲圖中的小燈泡換成定值電阻R,并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始終保持2V不變,多次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R,記錄各次電流表的示數(shù),在不更換其他器材的情況下,為了能夠完成實驗,他更換的定值電阻R的阻值不能大于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體質量為0.6kg,體積為1×10﹣3m3,將它放入盛有足夠多水的容器內,物體靜止時所處的狀態(tài)是_____(選填“漂浮”、“懸浮”或“沉底”),靜止時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是_____N.(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報道,2017年9月1日,寧夏首條“云軌列車”將在銀川花博園正式投入運營。“云軌列車”是采用充氣橡膠輪胎作為走行輪降低了噪聲,這是從_____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