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9.(1)觀察如圖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體積是2ml,量筒的測量范圍是0~50ml.
(2)用天平測小石子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1所示,則小石子的質量為41.4克.
(3)利用量筒測小石子的體積.先在量筒內裝一定量的水,如圖2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處,水的體積為20厘米3.然后將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處,則小石子的體積為16厘米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為2.588克/厘米3,合2588千克/米3
(5)在觀察量筒里的水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液面相平,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觀察時要以凹液面底部為準.

分析 (1)量筒的量程是指量筒的最小測量值和最大測量值之間的范圍;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
(2)標尺的分度值是0.2g,據(jù)天平讀數(shù)的特點讀出示數(shù)即可;
(3)由圖示量筒讀出液體體積,可計算出小石子的體積.
(4)知道石子的質量和體積,據(jù)密度公式計算密度即可;
(5)在觀察量筒里的水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量筒中液體的凹液面底部相平;

解答 解:
(1)由圖可知,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是50ml,即量筒的量程是0~50ml;量筒上每10ml中有5個小格,故每小格代表的體積為2ml;
(2)天平讀數(shù)時,物體的質量等于所有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所對刻度之和,
標尺的分度值是0.2g,則小石子的質量:m=20g+20g+1.4g=41.4g;
(3)據(jù)圖可知,水面在量筒的A處,水的體積為20ml,將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處,此時的總體積是36ml,
所以則小石子的體積:V=36ml-20ml=16ml=16cm3;
(4)石子的質量是41.4g,體積是16cm3;
則小石子的密度:
ρ=mV=41.4g16cm3≈2.588g/cm3=2588kg/m3;
(5)在觀察量筒里的水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量筒中的液面相平,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觀察時要以凹液面底部為準;
故答案為:(1)2ml;0~50ml;(2)41.4;(3)20;16;(4)2.588;2588;(5)液面相平;凹液面底部;

點評 此題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天平的使用和密度的計算,是一道綜合題,但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用下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跟壓力大小的關系.
(1)實驗時,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實驗次數(shù)12345
壓力F/N34567
摩擦力?/N0.60.81.01.21.4
(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它的示數(shù)是1.6N.
(3)改變木塊上所加鉤碼的個數(shù)進行多次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同學們通過以下實驗步驟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
(1)取一只燒杯,向其中倒入適量的待測液體,用托盤天平測出此時燒杯(包括其中的液體)的質量為76.4g;
(2)另取一只100mL的量筒,將燒杯中的部分液體緩慢倒入量筒中,如圖a所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60mL;
(3)再用托盤天平測量此時燒杯(包括剩余液體)的質量,如圖b所示,托盤天平的讀數(shù)為28.2g;則該液體的密度ρ=0.803×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實驗中得出的結果不正確的是(  )
A.甲實驗:音叉發(fā)出響度越大將乒乓球彈出的距離就越遠,說明響度越大振幅越大
B.乙實驗:呼出氣體中滴加的澄清石灰變渾濁,說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的大
C.丙實驗: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D.丁實驗:游泳之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到冷,說明水蒸發(fā)時吸收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電流最小的是( �。�
A.
         電熨斗
B.
液晶顯示電子計算器
C.
     電飯煲
D.
          微波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
燒杯、水、鹽水、壓強計
裝置圖
步驟

現(xiàn)象
1將探頭放入水中,U形管兩端出現(xiàn)高度差.這樣反應液體壓強的存在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轉換法.
2保持探頭深度不變,將探頭轉向各個方向,U形管液面高度差不變.
3增加探頭放入水中的深度,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變大.
4再將探頭放入鹽水中同一深度,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將變大.
結論步驟2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步驟3說明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步驟4說明明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大小與深度關系的圖象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白鷺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他應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
(2)杠桿平衡后,在圖甲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可在B位置掛上4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他改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個鉤碼重1N.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為了探究聲音的反射特點,小明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1)在玻璃圓筒內墊上一層厚海綿,海綿上放一塊機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表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當耳朵水平移動離開玻璃圓筒口一段距離后,如圖甲所示位置,恰好聽不見表聲.
(2)在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安放一塊平面鏡,調整平面鏡的角度直到眼睛能從鏡面里看到表,如圖乙所示,則∠COB是該光路的反射(選填“入射”或“反射”)角.此時耳朵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能像光一樣反射.
下列現(xiàn)象或應用與聲音的反射有關的是:C
A.打鼓時我們能聽見鼓聲
B.雷雨天時我們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
C.天壇公園的回音壁
D.鐵路工人利用敲擊鐵軌來發(fā)現(xiàn)螺栓松動
(3)小明想進一步探究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關,實驗中應該保持玻璃圓筒A和入耳位置不變,只改變反射面的材料.小明又將實驗改進,如圖丙所示在原來的人耳處增加了圓紙筒,這樣做可以增加聽到聲音的響度.
(4)小明多次實驗后,得到了以下實驗結果:
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射聲音的強弱與反射面的材料有關.如果利用聲波的反射測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選的話,應該選擇大理石.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綿
反射聲音
的強弱
最強 較強 幾乎聽不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小紅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冰加熱,根據(jù)實驗記錄分別繪制了冰熔化時和水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丁所示.請你回答:

(1)圖乙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92℃.
(2)圖丙中,BC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此過程中該物質的內能增加(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3)婷婷同學評估小紅同學所畫的圖象丁時指出:圖象中的GH段不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來的,請你幫婷婷陳述其中的奧秘是運用圖示裝置實驗時,由圖象知,GH段水全部汽化成了水蒸氣,而溫度計在空氣中,無法測量水蒸氣吸熱后的溫度變化,即測量的不全是水蒸氣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