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所示,小芳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操作的錯誤是                           。糾正錯誤后,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向右拉動木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8N,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為____  _N。若在木塊上再放一個砝碼,則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小華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yōu)樵瓉硪话。他由此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                
(1) 沒有沿水平方向拉木 塊  ,  2.8   , 變大(2) 沒有控制壓力不變

試題分析::(1)使摩擦力能等于拉力,必須兩者是一對平衡力,兩者在同一直線上是二力平衡的一個條件,圖中拉力與摩擦力沒有在同一直線上.所以錯誤是沒有沿水平方向拉木塊,改正后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8N,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為2.8N,根據題意可知增大了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沒變,摩擦力將增大.
(2)小華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yōu)樵瓉硪话耄贸觯夯瑒幽Σ亮Φ拇笮‰S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壓力不變,即控制變量法使用錯誤,從而得出了錯誤結論。
點評:研究摩擦力的實驗中考中經?迹绢}屬于比較常規(guī)的實驗,要求學生對插圖所蘊含的信息熟練掌握;本題也是控制變量法思想的應用,明確變量和不變量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曾經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與那國”號和在現場海域作業(yè)的中國拖網漁船發(fā)生碰撞,巡邏船的欄桿支柱斷裂。下列關于巡邏船和漁船相撞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巡邏船受到的力大B.漁船受到的力大  
C.巡邏船和漁船的受力一樣大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甲物重5牛,乙物重3牛.甲、乙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不計彈簧秤自重.則甲受到的合力和彈簧秤的示數分別是(  )
A.0牛 3牛B.0牛 5牛C. 2牛 5牛D.2牛 3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18,密度為0.6×103kg/m3、體積為10-3m3的正方體木塊,用一條質量可忽略不計的細繩系住,繩的兩端分別系于木塊底部中心和容器底部中心。細繩對木塊的最大拉力為3N。容器內有一定量的水,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但細繩仍然松軟,對木塊沒有拉力。容器的底面積為0.03 m2。
    
求:(1)此時木塊受到的浮力?
(2)當向容器中注水,直到細繩對木塊的拉力達到最大值,在細繩斷裂前的一瞬間停止注水,則此時木塊浸入水中的體積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哈爾濱市冬季下大雪時,汽車在公路上緊急剎車總是要滑行一段距離才能停下來,這是由于
                                      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甲所示,用一拉力傳感器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塊,A端的拉力均勻增加,0-tl時間木塊靜止,木塊運動后改變拉力,使木塊t2后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計算機對數據處理后,得到如圖乙所示拉力隨時間變化圖線,回答下列問題:當用F ="5.3" N的水平拉力拉靜止的木塊時,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若用F ="5.8" 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時,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讀出下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4分)
    
A:               ;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如圖所示的各種實驗裝置中,按照要求回答:
(1)圖(a)是測量      的儀器,測量時應將         放在天平的右盤內。
(2)圖(b)是測量    的儀器,此時的示數是       牛。
(3)圖(c)是探究     的裝置,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這兩個力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作為經典力學的先驅,伽利略在實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正確地揭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