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所示是“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裝置
次數(shù)鉤碼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m機械效率η/%
110.10.60.355.6
220.10.90.374.1
330.11.20.383.3
(1)為了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應該在彈簧測力計緩慢(填“緩慢”或“快速”)時讀數(shù).實驗中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是為了為了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
(2)完成實驗表格的填寫.
(3)從表中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4)小芳對上述三個機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認為它是這個滑輪組準確的機械效率.這種做法對嗎?為什么?不對、機械效率和物重有關,不能將提升不同重物的機械效率求平均值.
(5)若利用本實驗的裝置繼續(xù)探究機械效率與所提鉤碼高度的關系,簡述需要進行的主要操作步驟:利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物體至不同高度,分別測出機械效率,比較不同高度時的機械效率的大。

分析 (1)實驗過程中要緩慢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變,便于讀數(shù);
要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測出G、h、F、s,根據(jù)公式η=$\frac{Gh}{Fs}$×100%計算.所以需要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
(2)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確定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根據(jù)s=nh計算出中繩子移動的距離;根據(jù)3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機械效率的大。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升高的距離、提升的速度、繞法無關,跟被提升的物體的重有關.提起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4)在實驗中,使用的滑輪組相同,但提升的重物不同,使機械效率不同;因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是一個固定值,多次測量取平均,無意義.
(5)探究機械效率與所提鉤碼高度的關系,應控制滑輪組、提升重物的重力相同而提升高度不同.

解答 解:
(1)實驗中要豎直緩慢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變,便于讀數(shù);
實驗中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為了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
(2)由1數(shù)據(jù)知,s=3h,所以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第3組數(shù)據(jù)中,s=3h=3×0.1m=0.3m;
第3組數(shù)據(jù)的效率η=$\frac{{W}_{有}}{{W}_{總}}$=$\frac{Gh}{Fs}$=$\frac{3N×0.1m}{1.2N×0.3m}$×100%≈83.3%;
(3)比較實驗1、2、3可得正確結(jié)論: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被提升的物體的重有關.提起貨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因此,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提升的物體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4)使用同樣的滑輪組,做的額外功相同;提起的鉤碼越重,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越大,機械效率越大,由此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重有關;所以小華這種做法不對,因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是一個定值,求平均值無意義.
(5)探究機械效率與所提鉤碼高度的關系的實驗步驟為:使用裝置3提升重力相同的鉤碼,使提升鉤碼的高度不同,測出測力計的拉力,然后由效率公式求出滑輪組效率,最后比較滑輪組效率大小,得出結(jié)論.
故答案為:(1)緩慢;為了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2)0.3;83.3;(3)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4)不對;機械效率和物重有關,不能將提升不同重物的機械效率求平均值;(5)利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物體至不同高度,分別測出機械效率,比較不同高度時的機械效率的大。

點評 本實驗是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基本實驗,主要掌握機械效率公式的合理運用和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分析.要明確: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向,分別是動滑輪的重力、摩擦、繩重,據(jù)此結(jié)合實驗圖可對題目中的考查內(nèi)容做出正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簧秤上吊著一塊重8牛的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變?yōu)?.02牛,則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0.98牛,金屬塊的體積是1×10-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2015年5月9日我國多地出現(xiàn)日暈奇觀,如圖所示為日暈的景象.這種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陽光通過無數(shù)小冰晶后發(fā)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依次排列,說明了太陽光是復色光(填“單色光”或“復色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照像時,物體離透鏡的距離比膠片離透鏡的距離要遠,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八年級6班的同學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實驗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可由物體上的刻度顯示出來.
小剛通過實驗得到了表一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酒精的密度/(kg/m)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m物體的重力G/N測力計的示數(shù)F/N浮力F/N
1 40×10-621.70.3
250×10-621.60.4
360×10-621.50.5
(1)分析表一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剛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小剛在和小強進行交流時發(fā)現(xiàn),小強雖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實驗結(jié)論,但實驗中使用的液體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并不完全一樣.
表二為小強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水的密度/(kg/m)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m物體的重力G/N測力計的示數(shù)F/N浮力F/N
1 40×10-621.60.4
250×10-621.50.5
360×10-621.40.6
他們在對兩人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分析后,發(fā)現(xiàn):浮力的大小出來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外,還與液體的密度相關.
(3)在對比兩人數(shù)據(jù)時他們還發(fā)現(xiàn),即使在不同液體中,物體也能收到一樣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時,酒精的密度小,排開酒精的體積就大;水的密度大,排開水的體積就。艽藛l(fā),小強提出了關于浮力 大小的一個新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的大小相等.
(4)于是,兩人又用圖2所示裝置進行了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每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四個讀數(shù)F1、F2、F3、F4之間都滿足關系式F1-F3=F4-F2,由此驗證了小強新的猜想是正確的.實驗后發(fā)現(xiàn)他們得到的實驗結(jié)論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
(5)阿基米德原理作為浮力的普遍規(guī)律,表一,表二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都應符合這一實驗結(jié)論.小剛卻發(fā)現(xiàn)表一中1,3兩次數(shù)據(jù)與這一實驗結(jié)論并不相符.他與小強仔細分析后認為,這是由于使用中測量存在誤差引起的.請寫出一個引起測量誤差的具體原因:彈簧測力計估讀造成的誤差(或由刻度線顯示排開液全的體積造成的誤差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將如圖所示的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要求當滑片P向右移動時,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減小,則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接線柱應該是( 。
A.接B和CB.接A和DC.接A和BD.接C和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所示,電源電壓很為U,兩個電阻的阻值分別為R1和R2,若甲、乙都是電流表,當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甲的示數(shù)為$\frac{U}{{R}_{2}}$,若甲、乙都是電壓表,當S1、S2都閉合時,電壓表乙的示數(shù)為$\frac{U{R}_{2}}{{R}_{1}+{R}_{2}}$.(用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的溫度計,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溫度計此時的示數(shù)為32℃
B.該溫度計的量程是20-100℃
C.該溫度計是根據(jù)固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該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前,要用力甩一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利用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放熱過程B.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升華過程
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是凝華過程D.冰晶下落時變成雨是吸熱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