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0.小杰和小衛(wèi)在實驗能力考查“探究小車下滑速度與斜面坡度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裝置,用帶刻度尺的長木板和長方體小木塊組裝成斜面,斜面的80cm和30cm處分別作為小車運動計時的起點和終點,多次練習讓小車從起點自由滑下并能順利通過終點.

(1)小杰回想知識如下:該實驗測量速度的原理是v=$\frac{s}{t}$,根據該原理除了圖示所用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秒表.小衛(wèi)還想到八年級“測量速度實驗”時,把路程分為上、下兩個半段,上、下半段及全程的速度都不相等.
(2)他們通過長方體小木塊的立放、側放和平放三種方式改變斜面的坡度,分別進行了三次實驗,測量的實驗數(shù)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小車運動的路程s/m小車運動的時間t/s小車運動的速度
v/m•s-
立放0.51.00.50
側放0.52.00.25
平放0.54.00.125
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可以得出實驗結論是斜面越陡,小車滑下時速度越大.
(3)實驗中的三次實驗,小車運動計時的起點和終點均是斜面的80cm和30cm處,他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確保斜面的長度相同.
(4)通過該實驗的體驗,他們給同學們提出建議如下:實驗時坡度最好是先小后大,最終坡度不宜過大.坡度不宜過大的原因是便于測量時間.

分析 (1)根據公式v=$\frac{s}{t}$,要測出速度,應測量出小車運動的距離和時間,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斜面越陡,下落速度越大;
(3)用控制變量法來分析解答;
(4)斜面坡度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小車運動時間越長,越方便時間的測量.

解答 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時間內的路程與這段時間的比值,計算公式為v=$\frac{s}{t}$,實驗中要用刻度尺測量路程,用秒表測量時間.
(2)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知斜面越陡,小車的速度越大,故可以得出實驗結論是:斜面越陡,小車的速度越大;
(3)小車運動計時的起點和終點均是斜面的80cm和30cm處,是確保斜面的長度相同;
(4)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斜面坡度應較緩些.
故答案為:(1)v=$\frac{s}{t}$;秒表;(2)斜面越陡,小車滑下時速度越大;(3)確保斜面的長度相同;(4)便于測量時間.

點評 “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一定學會讀出路程和時間,按平均速度的定義代入v=$\frac{s}{t}$算出平均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學校組織同學去歡樂谷春游在那里,某同學幸運地親身體驗了一次極限運動,當他乘坐專業(yè)人員駕駛的過山車在環(huán)形跑道上高速行駛時,感覺“天旋地轉”,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轉.這時他選取的參照物是自己或過山車;當他乘坐的汽車位于如圖所示位置時,他自身受到的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如圖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中,第一步,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觀察反射光線方向怎樣改變,并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實驗結論: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步,把紙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是否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實驗結論是:反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為了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室準備了兩個裝有煤油的燒瓶、兩個帶有溫度計的橡皮塞,兩根不同阻值的電阻絲,以及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電源等,某實驗小組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
(1)該方案探究的問題是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與電阻的關系,在不改變器材和電路連接的情況下,該實驗方案還可以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通電時間及電流的關系.
(2)為了便于觀察,實驗前要使兩瓶煤油的質量相同.
(3)在這個實驗中,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是通過煤油溫度變化的大小體現(xiàn)出來,這種方法在研究許多物理問題時都用到,下列幾個研究實例中也是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有②③
①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②用紅墨水和水研究分子的運動;
③用鐵屑顯示磁體周圍磁場分布; ④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圖甲是探究“水的沸騰特點”的實驗裝置,小明、小紅同學分別用規(guī)格完全相同的器材進行實驗.

(1)本實驗除了圖甲中所示的器材,還需要一個重要的測量儀器是秒表.
(2)圖甲中,中心有孔的紙板的主要作用是;減少熱量損失(寫出一條即可).
(3)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是95℃.
(4)小明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中(a)、(b)所示,則圖丙中的(a)是水沸騰時的情況,燒杯中的水加熱一段時間后,燒杯上方的紙板內側有大量的小水珠出現(xiàn),這是由于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
(5)圖丁是兩名同學根據實驗數(shù)據繪制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請根據圖象分析,小紅從給水加熱到水沸騰,所用時間較長的原因是小紅所用水的初溫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2017年3月17日,實驗中學舉行中考百日動員會.會上校領導和學生代表分別進行講話.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通過空氣傳到師生的耳朵里;聲音通過喇叭傳到很遠的地方,是因為喇叭增大了聲音的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①小車從斜面下滑過程中,其能量轉化情況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小組同學們討論后認為實驗時斜面的傾斜度不宜太大,你認為這樣做的理由是減小小車下滑的速度,延長下滑時間,便于時間準確測量(答案合理即可).
③圖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測得時問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④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數(shù)據中,符合事實的是( 。
A.正常人步行的速度是5m/s
B.成年人站在地面上對地面產生的壓強是1.5×104Pa
C.對人體安全電壓是36V
D.一只鉛筆的長度是3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立竿見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電線桿在陽臺照射下影長6.6m,豎直立著的2m長的竹竿的影長2.2m,則電線桿的高度是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