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同學們用空塑料瓶和細沙等實驗器材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g取10N/kg,ρ=1×103kg/m3

(1)為了測出塑料瓶的體積,進行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在左盤中放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通過增減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33g.
②在空塑料瓶中裝入適量細沙,擰緊瓶蓋,在瓶頸系一細繩,手拿細繩將塑料瓶完全浸沒于燒杯的水中(瓶沒有接觸燒杯,水未溢出),通過增減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獲得平衡,所用砝碼總質(zhì)量和游碼所示質(zhì)量之和為167g,塑料瓶的體積是34cm3
(2)同學們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提出了如下三種猜想,并舉出了相應的實例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有關,實例:鐵塊可以在水中下沉,木頭可以浮在水面上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實例:雞蛋可以在水中下沉,在鹽水中可以浮起來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實例: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覺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同學們選擇了裝入細沙的塑料瓶和其他實驗器材進行探究,實驗過程如圖乙所示.
①根據(jù)實驗步驟d和e(填序號),可以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②根據(jù)實驗步驟c和d可以驗證猜想三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對該猜想對應的實例,合理的解釋是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排開水的體積越大,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③要驗證猜想一是否正確,可以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細砂后再進行探究.
④同學們討論認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實例反應了物體的浮與沉可能與密度有關,要選用一個能漂浮在圖e中鹽水上的物體時,物體的密度應小于1.1g/cm3(計算結(jié)果保留1位小數(shù)).

分析 (1)①質(zhì)量等于砝碼的質(zhì)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②根據(jù)①②可求得塑料瓶排開水的質(zhì)量,然后可求得塑料瓶排開水的體積,由于塑料瓶浸沒,所以V=V塑料瓶
(2)①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減小等于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重力與浮力比較大小可判斷出是否下沉;二圖比較可得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②比較acd得出兩次浮力的大小關系,研究浮力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無關系時,應控制其它的因素相同,只改變浸入液體的深度;根據(jù)猜想3舉出一個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不同的生活中的實例即可;
③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細砂可以改變塑料瓶整體的密度;
④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出雁水電密度.

解答 解:(1)①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m=100g+20g+10g+3g=133g,
②由①②步驟可知,塑料瓶排開水的質(zhì)量m排水=167g-133g=34g,
由ρ=可得,V排水=$\frac{{m}_{排水}}{{ρ}_{水}}$=,
因為鐵塊浸沒,所以V=V排水=$\frac{34g}{1g/c{m}^{3}}$=34cm3,
由C、D可知,鐵塊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m排液=m3-m4
因為鐵塊浸沒,所以V=V排水=V排液,
(2)①物體浸沒水中受到的浮力F=0.4N-0.06N=0.34N;物體浸沒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F=0.4N-0.02N=0.38N;因為,浮力不相等,而物體所處的深度和浸沒的體積相同,則是液體的種類(密度)不同的引起的,說明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根據(jù)實驗d、e可以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②物體在c、d中(排開液體的密度相同,都是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而排開液體的體積都等于物體的體積,但物體所處的深度不同,故得出:物體浸在同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根據(jù)實驗步驟c和d可以驗證猜想三是錯誤的;
對該猜想對應的實例,合理的解釋是: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排開水的體積越大,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③要驗證猜想一是否正確,即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有關,根據(jù)控制變量法要改變物體的密度,在物體體積不變時,在塑料瓶中添加一些細砂可以改變塑料瓶整體的密度;
④由a、c兩圖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F=G-F′=0.4N-0.06N=0.34N;
物體浸沒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F′=0.4N-0.02N=0.38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gV=0.34N------(Ⅰ),F(xiàn)′=ρ鹽水gV=0.38N-------(Ⅱ)
浸沒時V相等,由(Ⅰ)(Ⅱ)可得鹽水的密度:
ρ鹽水=$\frac{{F}_{浮}′{ρ}_{水}}{{F}_{浮}}$=$\frac{0.38N×1×1{0}^{3}kg/{m}^{3}}{0.34N}$=1.1×103kg/m3=1.1g/cm3
物體的浮與沉與密度有關,要選用一個能漂浮在圖e中鹽水上的物體時,物體的密度應小于1.1g/cm3
故答案為:(1)①133;②34;
(2)①e;②錯誤;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排開水的體積越大,人受到的浮力越大,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③添加一些細砂;④1.1.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用空塑料瓶和細沙等實驗器材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控制變量法的使用,是一道綜合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同學們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甲組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乙組同學實驗中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畫出),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的焦距為40cm
B.圖乙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成像特點相同
C.僅將蠟燭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線處,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燭焰像
D.圖乙中若在凸透鏡左側(cè)“戴”上近視鏡,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它的焦距是10 cm;用此凸透鏡探究成像規(guī)律,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調(diào)整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蠟燭火焰的像,該像的性質(zhì)是倒立、縮小、實像(寫出像的正倒、大小、虛實);此時某同學將爺爺?shù)睦匣ㄑ坨R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的位置,結(jié)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應將光屏向靠近(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才能使像變得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我國海軍潛艇懸浮在某海域水下100m深處執(zhí)行任務,若潛艇的體積為1000m3
(1)在圖上畫出潛艇的受力示意圖(方塊代表潛艇).
(2)潛艇此時受到海水的壓強.
(3)海水此時對潛艇上面積為0.14cm2的攝像觀察玻璃窗口的壓力;
(4)潛艇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用四個相同的燈泡L1、L2、L3、L4和定值電阻R1、R2,組成如圖所示兩個電路.圖中U=12V,U=6V.閉合開關,四個燈泡均正常發(fā)光.求:
(1)通過L1和L2的電流之比為1:1;(此項只需填寫結(jié)果即可)
(2)甲、乙兩電路的總功率之比;
(3)定值電阻R1、R2的阻值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在探究凸透鏡成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8cm
B.圖中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應用在了照相機上
C.保持透鏡和光屏位置不同,移動蠟燭,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燭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為了探究不同情形下小燈泡的燈絲電阻,某課外小組設計了如圖甲電路圖.小燈泡上標有“2.5V,0.25A”,沒有找到滑動變阻器而用三個定值電阻代替,開關是旋轉(zhuǎn)式單刀三擲開關.
(1)按圖甲的設計在圖乙中加畫一根導線;
(2)當圖乙連線完畢后,將開關旋轉(zhuǎn)至某個接觸點時,電表盤面出現(xiàn)了圖丙指示,則此時讀數(shù)為2.2V;
(3)同學們發(fā)現(xiàn),隨著小燈泡兩端電壓下降,燈絲電阻減小,這是因為燈絲電阻隨溫度降低而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小聰用實驗測量玻璃樣品的密度,操作過程如下: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指在如圖1所示位置,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天平平衡.
(2)把玻璃樣品放在天平的左盤,往右盤加減砝碼,調(diào)節(jié)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樣品的質(zhì)量為27g.
(3)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nèi),如圖3,量筒內(nèi)水的體積為30mL.用細線系住玻璃樣品輕輕放入裝水的量筒內(nèi),如圖4,則玻璃樣品的體積為10cm3.由此可得出玻璃樣品的密度為2.7g/cm3
(4)測得玻璃樣品密度后,小聰又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過程中,要不斷吸收(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沒有固定的熔點,屬于非晶體(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6.閉合開關,螺線管右側(cè)的小磁針立即轉(zhuǎn)動,最后靜止時N極指向螺線管,如圖所示,請畫出螺線管上的導線環(huán)繞圖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