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測定沿斜面運動的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如圖所示.測量路程用刻度尺;測時間用秒表,測得斜面全長為80cm,小車從斜面頂端到它的底端所用的時間為5s,小車從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所用時間為3s,請你將數據填入下表.
 路程s/m運動時間t/s 平均速度m•s-1
 s1=0.8 t1=5 v1=0.16
 s2=0.4 t2=3v2=0.13
s3=s1-s2=0.4t3=t1-t2=2 v3=0.2

分析 (1)從速度的公式v=st可知,要想計算出速度,應該需要工具測出距離和時間.
(2)斜面全長為80cm,小車從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由此便可以計算出全程、上半程和下半程,已知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所用時間為5s,小車從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所用的時間為3s,由此便可以計算出t1,t2和t3,最后再利用公式v=st計算速度.

解答 解:
(1)要想計算出速度,應該知道距離和時間,需要利用刻度值測距離,利用秒表測試間,因此需要的器材為,刻度尺和秒表.
(2)已知斜面全長為80cm,
全程s1=80cm=0.8m,
下半程s2=s3=12s1=12×0.8m=0.4m,
又知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所用時間為5s,小車從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所用的時間為3s,
所以t1=5s,t2=3s,t3=t1-t2=5s-3s=2s,
由此可知:
v1=s1t1=0.8m5s=0.16m/s,
v2=s2t2=0.4m3s≈0.13m/s,
v3=s3t3=0.4m2s=0.2m/s.
填表如下:

 路程s/m運動時間t/s 平均速度m•s-1
 s1=0.8 t1=5 v1=0.16
 s2=0.4 t2=3v2=0.13
s3=s1-s2=0.4t3=t1-t2=2 v3=0.2
故答案為:刻度尺;秒表;見表格.

點評 本題考查了對距離和時間的測量,并可以利用公式v=st計算速度,在代入數值的時候應注意要一一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兩個彈簧秤分別向左、右兩邊拉物體M,使M勻速向右運動,如果甲的示數為12N,乙的示數為13N,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物體M受力平衡
B.M受到的摩擦力為1N,方向是水平向左
C.拉力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
D.物體M的重力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一電動機線圈的電阻為2.8Ω,線圈兩端所加電壓為4V時,電流為1A,電動機正常工作.則該電動機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9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1)在畫出A點發(fā)出經過B點的光路圖;
(2)A點與水面相距3m,若光斑B向右移動了2m,說明水位下降(選填“上升”或“下降”)了1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甲、乙兩小車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小車是乙車;甲的速度是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光現象,如“手影”游戲,電影院放映的“電影”;河邊樹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時留下美好記憶的照片(“攝影”)等,以下列出的“影”與物理知識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B.倒影…光的折射C.電影…凸透鏡成像D.攝影…光的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B.課桌的高度約為1.5m
C.一張試卷厚度的大約1mmD.演奏我國國歌所需的時間約為47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小明同學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
②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有關
③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有關
實驗室提供了4根電阻絲,規(guī)格、材料如表:
編號材料長度/m橫截面積/mm2
A鎳鉻合金0.50.5
B鎳鉻合金1.00.5
C鎳鉻合金0.51.0
D錳銅合金0.50.5
(1)為了驗證猜想①,應該選用編號為A、B兩根電阻絲進行實驗.
(2)為粗略判斷a、b兩點間導體電阻的大小,可觀察燈泡亮度.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轉換法.(選填“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或“轉換法”)
(3)另有甲乙兩位同學分別對小明的電路做了如下的改進:甲把燈泡更換為電流表;乙在原電路中串聯接入電流表.你認為乙 同學的改進更好一些,理由是燈泡對電路有保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小紅做“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實驗時,所用器材有:電源、未知電阻Rx、電流表、電壓表、開關、滑動變阻器各一個,導線若干.
(1)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應處于斷開(選填“斷開”或“閉合”)狀態(tài).
(2)電路連接好后,小紅進行實驗,記錄的數據如下表,其中第3次實驗電流表的示數如圖所示,讀數為0.16A,第3次實驗所測的電阻值為12.5Ω.
(3)由實驗數據可知,Rx的阻值為12Ω.
實驗次數U/VI/AR/Ω
130.2611.5
22.40.212
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