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電源兩端電壓恒定,閉臺開關(guān),燈泡L1比燈泡L2亮,則

A. L1的電阻比L2

B. L1兩端的電壓比L2

C. L2燈絲燒斷,通過L1電流變大

D. L1燈絲燒斷,L2兩端電壓不變

【答案】D

【解析】

由題意可知,兩燈并聯(lián)則兩燈電壓相等,L1燈亮說明L1中的功率較大,電流較大,可以再根據(jù)歐姆定律判斷電阻關(guān)系。

AB、由圖可知,兩只燈泡并聯(lián),兩燈泡電壓相等,U1=U2燈泡L1比燈泡L2亮,根據(jù)P=UI可知,則L1的電流比L2大,再根據(jù)知,L1的電阻比L2小,故AB錯誤;

C、若L2燈絲燒斷,電源電壓恒定,L1的電阻不變,由可知,通過L1電流不變;故C錯誤;

D、若L1燈絲燒斷,電源電壓恒定,L2兩端電壓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guān)S,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最左邊時電壓表示數(shù)最大

B. 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移,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比值減少

C. 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最右邊時定值電阻消耗的電功率最大

D. 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定值電阻消耗的電功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教學(xué)樓里安裝了40 W的電燈54盞,現(xiàn)在該照明電路的總保險絲熔斷了,而備用的只有額定電流為5 A的保險絲,那么比較合適的做法是( )

A. 將兩根保險絲并聯(lián)使用

B. 將三根保險絲并聯(lián)使用

C. 將保險絲接長使用

D. 將一根保險絲接入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電流表A1的示數(shù)為0.5A,電流表A2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為 ,則通過燈泡Ll的電流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某互助小組制作的一臺簡易電動機,用硬金屬絲做兩個支架,分別與電池的兩級相連,用漆包線繞成一個矩形線圈,以線圈引線為軸.用小刀刮去軸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刮去半周漆皮將線圈放在支架上,磁體放在線圈下.接通電源并用手輕推一下線圈,線圈就會不停的轉(zhuǎn)動起來.請問:

(1)推一下線圈的原因是:________;在實驗中為了使線圈能持續(xù)轉(zhuǎn)動,采取的辦法是:________

(2)要使線圈的轉(zhuǎn)動方向發(fā)生改變,請?zhí)岢鰞蓚方案:

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帶閥門的圓柱形容器,底面積是300 cm2,裝有13 cm深的水。正方體A邊長為12 cm,重25 N。用細繩懸掛放入水中,有1/6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所示。試求:

(1)A受到的浮力,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若細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4.92 N,通過閥門K緩慢放水,當(dāng)繩子剛要被拉斷的瞬間,容器中液面下降的高度。(取g=10 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彈簧秤下掛一個物體,在空氣中讀數(shù)是1.65 N,當(dāng)物體全部浸入水中時,彈簧秤示數(shù)是0.9 N.求:

(1)物體受到的浮力;

(2)物體的體積;

(3)物體的密度.(g =10 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電動汽車比燃油汽車低碳環(huán)保并且能源利用率高,是今后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方向.某款新型家用電動汽車蓄電池提供電壓150V,電動機正常工作時電流為10A,可以使汽車獲得240N的牽引力,保證汽車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求:

(1)電動機汽車以5m/s的速度勻速行駛5min牽引力所做的功.

(2)電動機汽車以5m/s的速度勻速行駛時,電動汽車的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知名國產(chǎn)手機廠家近期推出 Super VOOC閃充技術(shù)的充電器,參數(shù)為10V 5A。小茜用它將工作電壓3.8V、電池容量4000mAh的新電池芯從0%到充滿的時間記錄如下表。求:

時間

15:00

15:05

15:10

15:15

15:20

15:35

充電量比例

0%

20%

40%

60%

80%

100%

(1)該充電器的充電功率。

(2)充電至70%時的充電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