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復習時,小明和小紅重新復習了做過的幾個實驗:
(1)觀察沸騰現(xiàn)象:兩位同學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中,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分別進行實驗,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如圖乙所示的a、b兩個圖象,由圖象可知:
①水的沸點是_____℃.
②兩組實驗中,水從開始加熱到開始沸騰所用的時間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實驗所用水量是_____的多(選填“a”、“b”或“一樣多”).
③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為了驗證這一結(jié)論,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
(2)觀察液化現(xiàn)象:如圖丙,將燒瓶內(nèi)水沸騰時所產(chǎn)生的水蒸氣通入裝有冷水的量筒中.
①一段時間,觀察到量筒中的水變多了,同時量筒的水溫升高.其中,水溫升高的原因有兩個,一是_____,二是高溫水(水蒸氣)降溫放熱.
②根據(jù)量筒中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_____(選填“能”或“不能”)直接證明水蒸氣的液化過程會放熱.
(3)觀察光的反射現(xiàn)象:如圖丁所示,兩位同學在平面鏡上放置一塊硬紙板,紙板由可以繞ON折轉(zhuǎn)的E、F兩部分組成.
①要使反射光和其入射光的徑跡同時在紙板上出現(xiàn),你認為紙板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是 _____(選填“垂直”或“不垂直”).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要能看到光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_____反射.
②小明讓一束光沿AO貼著紙板E射向平面鏡上,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徑跡,三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瑢嶒炈脭?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他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與其他同學得出的結(jié)論并不一致,請你分析小明測量實驗數(shù)據(j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是_____.
實驗次數(shù)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70 |
2 | 30 | 60 |
3 | 40 | 40 |
③三次實驗中,總能在紙板上觀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徑跡,由此小明得到結(jié)論:“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請你評估小明的做法不合理的理由:小明沒有將紙板F_____,再觀察紙板上是否還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98 相同 a 停止加熱,觀察水能否繼續(xù)沸騰 水蒸氣液化放熱 不能 垂直 漫 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 沿法線往前和后折轉(zhuǎn)
【解析】
(1)[1] 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液體的沸點,圖中所示水的沸點是98℃;
[2] [3] 由圖乙知a的初溫比b的初溫高,ab同時沸騰,說明吸收的熱量相同,a升高的溫度低,根據(jù)Q=cm△t知,說明a的質(zhì)量大
[4] 水在沸騰過程中是要不斷吸收熱量的,如果移走酒精燈,停止對水加熱,我們會發(fā)現(xiàn)水會停止沸騰,這進一步證明了水在沸騰過程中必須不斷吸熱
(2)[5] 量筒的水溫升高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水蒸氣液化放熱,二是高溫水(水蒸氣)降溫放熱;
[6] 水溫升高的原因有兩個。所以量筒中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不能直接證明水蒸氣的液化過程會放熱;
(3)[7] 要使入射光線和其反射光線的徑跡同時在紙板上出現(xiàn),則法線必須與平面鏡垂直,并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必須在同一平面內(nèi),因此紙板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必垂直;
[8] 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這里發(fā)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9]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之和恰好為90。,所以小明測量實驗數(shù)據(j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是: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
[10] 實驗中要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應將紙板F沿法線方向折轉(zhuǎn),再次觀察紙板上是否還能看到反射光。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一只電壓表(無電流表)測量電阻Rx阻值的實驗。
(方案一)
器材:一只電壓表、一個已知最大阻值為R0的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和導線若干。
實驗步驟:
步驟一:請你在下面的虛線框中畫出實驗時所需的電路圖__________;
步驟二:將滑動變阻器調(diào)到阻值最大時,閉合開關,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U1;
步驟三:再將滑動變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時,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U2。
步驟四:根據(jù)已知量和實驗所測得的物理量,寫出Rx的表達式_______(用符號表示)。
(方案二)
器材:一只電壓表,一個阻值為R0的定值電阻、電源、開關和導線若干。
實驗要求:
請你在下面的虛線框中畫出你設計的實驗電路圖___________。
評估交流:
(1)從實驗操作角度看,以上兩個方案中,方案_____(填“一”或“二”)更好。
(2)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寫出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的實驗
(1)實驗中應選擇規(guī)格________(選填”相同“成或”不同”)的小燈泡,
(2)實驗時,小芳保持電壓表的B連接點不動,只斷開A連接點,并改接到C連接點上,測量L2兩端電壓。你認為她能否測出L2兩端電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測量完成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下表選錄了四個小組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這些數(shù)據(jù)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文用等效思想測電阻Rx的阻值,電路如圖,測量步驟如下,其中有錯誤的步驟是( )
A. 斷開S1和 S2, 把R0和 R的阻值都調(diào)到最大
B. 斷開S2,閉合S1,適當調(diào)節(jié)滑片P的位置, 記下電壓表示數(shù)U
C. 斷開S1,閉合S2,適當調(diào)節(jié)滑片P和電阻箱R的阻值,使電壓表示數(shù)仍為U
D. 記錄此時電阻箱 R連入電路的阻值R1, 則未知電阻Rx的阻值 Rx=R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收音機等用電器中,有一種叫電位器的變阻器。電位器的外形及其內(nèi)部構(gòu)造如圖所示。A、B、C三個焊接點相當于變阻器的三個接線柱。以下論述使用電位器正確的是
A. 只把A和C接入電路時,無法改變通過電位器的電流
B. 只把A和B接入電路時,無法改變通過電位器的電流
C. 將A、B接入電路同一點,C接電路的另一點時,不可以改變通過電位器的電流
D. 將B、C接入電路,當滑片順時針旋動時,電位器接入電路的電阻值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變阻器是通過改變電路中電阻線的_____來改變電阻的,如圖所示,把滑動變阻器B、D端接入電路時,要使變阻器連入電路部分的電阻增大,則滑片P應向____(填“左”或“右”)滑動。若此變阻器銘牌標有“20歐姆1安培”字樣,表示這個變阻器電阻變化范圍是________歐姆,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________安培。滑片P移至中點時接入的阻值RBP=_______歐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物理實驗課上,老師拿出一個電路板如右如圖所示,當開關S閉合后發(fā)現(xiàn)燈L不亮.現(xiàn)已確定是燈L的短路或斷路引起的,要求檢測是哪一種故障,小羽和同學做了如圖的檢測電路.將故障電路的開關S斷開分別把M、N接到a、b接線柱上.若檢測燈亮,則故障是________ . 若檢測燈不亮,則故障是________
(2)老師的表揚激發(fā)了小組成員的實驗熱情.小羽把家中帶來的電位器連入檢測電路M、N兩點,且順時針旋轉(zhuǎn),小燈泡逐漸變亮.請你說出他們的連接方法是如圖所示的______(選填“A”、“B”、“C”)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中,如圖甲小華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接著她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圖乙),在紙板上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的結(jié)論。在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如果讓光沿FO方向射到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一些物質(zhì)的比熱容[單位:J/(kg·℃)],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寒冬季節(jié),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會破裂,主要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B. 質(zhì)量相等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的溫度升高得多
C. 100 g水的比熱容是50 g水的比熱容的兩倍
D. 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煤油吸收的熱量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