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分開,玻璃棒帶正電,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絲綢也帶正電B.玻璃棒上的負電荷轉移到絲綢上
C.絲綢與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總量不變D.絲綢和玻璃棒靠近時會相互吸引

分析 絲綢與玻璃棒摩擦,玻璃棒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玻璃棒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因得到等量的電子而帶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
AB、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分開,玻璃棒帶正電荷,這是因為在摩擦過程中玻璃棒上的負電荷轉移到了絲綢上,絲綢帶負電,故A錯誤,B正確;
C、摩擦起電的實質(zhì)是電荷的轉移,絲綢與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失去了多少電荷,絲綢就得到了多少電荷,電荷的總量不變,故C正確;
D、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后分開,玻璃棒帶正電,絲綢帶負電,靠近時由于是異種電荷而相互吸引,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摩擦起電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電子發(fā)生了轉移,解題時要把握住摩擦起電的實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在公共場合大聲講話是不文明的行為,因此交談時應該輕聲細語,不影響他人,這里的“大聲”和“輕聲”指聲音的響度,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燒杯內(nèi)冰的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過程中,電熱棒的功率保持恒定.若相同時間內(nèi)物質(zhì)吸收的熱量相同.若燒杯內(nèi)冰的質(zhì)量為200g、且圖象中從t0到t6每段的加熱時間相同【C=4.2×103J/(kg•℃)】.
(1)c=4.2×103J/(kg•℃),它表示:質(zhì)量為1kg的水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為4.2×103J.
(2)比較t2與t3時刻的內(nèi)能,t3時刻杯內(nèi)物質(zhì)的內(nèi)能較大.理由是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物質(zhì)的內(nèi)能增加.
(3)試求出該物質(zhì)在t1到t5時間段內(nèi)吸收的熱量為1.68×104 J.
(4)已知0~t1與t5~t6的加熱時間相等,由圖乙可知兩段時間內(nèi),物質(zhì)的溫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這種物質(zhì)固態(tài)時的比熱容比液態(tài)時的比熱容。龀龃伺袛嗟囊罁(jù)是在吸收的熱量和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的溫度變化值越大,比熱容就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利用如圖1所示的電路可以驗證電功與電流的關系.

(1)圖中兩只燈泡的連接方式是并聯(lián),它們工作時的電阻要不同(選擇“相同”或“不同”).
(2)小明正確操作,驗證了實驗的結論.支持該結論的實驗現(xiàn)象是電流表示數(shù)較大的,該支路的燈泡較亮.
(3)請你設計“探究電流做功多少與電壓大小是否有關”的電路圖(畫在圖2虛框內(nèi)).
(4)對于“電流做功多少與通電時間的關系”,是否必需通過實驗探究來發(fā)現(xiàn)?簡要說明你的觀點不需要,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可知,用電器工作時間越長,用的電越多,也就是電流做得功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甲,鄰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搬上高臺,放學回家的小勇看見后急忙前去幫忙.他找來一塊木板,搭成圖乙所示的斜面,結果非常輕松地把同樣的重物推到了高臺上.關于這兩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較多B.乙種情況的機械效率高
C.兩人做同樣多的有用功D.小勇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王偉與王薇在家用電冰箱研究液體的凝固點和液體濃度的關系.他們首先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食鹽,然后攪拌使鹽溶解.接著插入一支溫度計,最后將其放入冰箱冷凍室.1h后發(fā)現(xiàn)此杯中部分鹽水已結了冰,此時小剛讀出杯內(nèi)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食鹽,凝固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初步得出鹽水的凝固點與濃度的關系是?冬天下雪后路面上厚厚的積雪會影響交通,交通部門常在路面積雪上噴灑鹽水,這樣做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作業(yè)紙每張厚2mmB.學生用文具盒長40cm
C.姚明身高2.80mD.你正在答的試卷寬26.8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小花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發(fā)現(xiàn),保持蠟燭和屏之間的距離為48cm不變,只改變凸透鏡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兩個清晰的像,將凸透鏡從成第一個像的位置向蠟燭移動16cm得到第二個像.她通過分析得出第一個像與蠟燭相比是放大(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第二次成像時物距為1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如圖,斜面長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將一個重為100N的物體由底端A勻速推到頂端B,斜面的機械效率為80%.
求:(1)運動過程中克服物體的重力做的功.
(2)推力F的大。
(3)運動過程中物體克服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