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身邊的物理)小明從家里找出了如下物體:玩具汽車、紙板、塑料尺、玻璃杯、水、鉛筆,請你幫小明任選以上器材,設(shè)計兩個實驗并完成下表.
分析:設(shè)計實驗表格的問題近些年來在中考題中時有出現(xiàn),對于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樣例,然后充分利用題目所提供的器材,結(jié)合所學(xué)物理知識進行設(shè)計.
解答:解:如下表: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力的作用效果和大氣壓的存在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8?石家莊模擬)小明善于觀察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一天,他從冰箱的冷凍室內(nèi)拿出一支冰糕,發(fā)現(xiàn)冰糕上附著白花花的“粉”;剝?nèi)グb紙,看見冰糕在冒“白氣”; 他把這支冰糕放進茶杯里,過一會兒,茶杯壁逐漸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對上述“粉”、“白氣”和“汗”的解釋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875年,三名法國人駕駛熱氣球升到了8000米的高空,突然全部昏倒.等氣球癟了自己落回地面時,除了一人蘇醒,另外兩人因為缺氧死亡.高空為什么會出現(xiàn)缺氧癥狀呢?難道8000米的高空就沒有氧氣了嗎?
不是的,空氣照樣有,只不過稀薄而已.罪魁禍首在于大氣壓強.因為高空的大氣壓強低:5.7千米的高空,大氣壓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到了32千米的高空,大氣壓就只有1%了.
大氣壓強低了,為什么會造成缺氧呢?這是因為我們呼吸空氣必須依靠大氣壓強的幫助.吸氣時,人體的橫膈肌收縮,使胸腔的體積擴大,肺里的空氣因為稀薄壓強變小,外界空氣的氣壓大于胸腔內(nèi)的氣壓,因此空氣就進入胸腔的肺內(nèi).空氣進入肺泡后,空氣中氧氣的壓強要比血液里氧氣的壓強高,氧便從壓強高的地方向壓強低的地方擴散,人便得到了氧.同樣,在呼氣時,我們用力使胸腔的體積縮小,肺內(nèi)氣體的壓強大于大氣壓強,廢氣便被排出體外.
問題就在于,三名法國人升上高空以后,大氣壓強變得很小了,可是人體里的壓強仍然那么大,肺泡中的氧氣壓強比大氣的氧氣壓強還要高,結(jié)果不但吸入不了氧氣,反而是人體里的氧氣向外擴散,造成高空缺氧.
血的教訓(xùn)告訴我們,人可以在失重情況下生活,但卻不能經(jīng)受半秒鐘的失壓.要想使宇航員們在太空遨游,必須保證他們生活在標準的大氣壓當中. 現(xiàn)在你明白為什么宇航員們都要穿上厚厚的宇航服吧?宇航服是一種多層次多性能的服裝,有氣密層和限制層,象輪胎的內(nèi)胎和外胎一樣.它的密封性極強,可以保證不漏氣,加壓不爆破,從而把宇航員和外太空環(huán)境隔離開來,這樣他們就可以生活在一個人工制造的大氣環(huán)境中了
請你根據(jù)以前所學(xué)的物理知識和以上的信息,回答問題:
(1)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
減小
減小
,一標準大氣壓等于
1.01×105Pa
1.01×105Pa

(2)人類歷史上首先證明大氣壓的實驗是
馬德堡半球?qū)嶒?/div>
馬德堡半球?qū)嶒?/div>,首先測量大氣壓的實驗是
托里拆利實驗
托里拆利實驗
,在測量大氣壓時,我們用到了
轉(zhuǎn)換法
轉(zhuǎn)換法
研究方法
(3)當我們青島人到西藏后,第一個不適應(yīng)的就是“高原反應(yīng)”,這是因為:人要呼吸時,人體的橫膈肌
收縮
收縮
,使胸腔的體積
擴大
擴大
,氧便從壓強
的地方向壓強
的地方擴散.而西藏高原大氣壓
,人的胸腔的體積變的很
,肺內(nèi)氣體的壓強稍
小于
小于
大氣的氧氣壓強才能吸到一口氧氣,因此容易發(fā)生“高原反應(yīng)”
(4)請你設(shè)計一個實驗證明“大氣壓就存在我們身邊”
(5)小明發(fā)現(xiàn)自己穿的羽絨服里面是用“鴨毛”制成的,比小剛穿的“棉”衣服暖和,而我們都知道,宇宙中很冷,宇航服應(yīng)該很暖和.請你提一個課題研究上述問題
課題:
猜想:
實驗步驟:
(6)為了保護我們的大氣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這樣做(請寫出2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身邊的物理)小明從家里找出了如下物體:玩具汽車、紙板、塑料尺、玻璃杯、水、鉛筆,請你幫小明任選以上器材,設(shè)計兩個實驗并完成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08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聯(lián)考物理試卷(5月份)(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身邊的物理)小明從家里找出了如下物體:玩具汽車、紙板、塑料尺、玻璃杯、水、鉛筆,請你幫小明任選以上器材,設(shè)計兩個實驗并完成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