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學探究杠桿水平位置平衡的條件,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杠桿水平位置的平衡狀態(tài)指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
靜止
靜止
狀態(tài).
(2)將鉤碼掛在杠桿的右邊,左邊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平衡:
A.保持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不變,增加鉤碼的數(shù)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變大
變大
(填寫變化情況);
B.保持鉤碼的數(shù)量和位置不變,向右移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變大
變大
(填寫變化情況);
C.保持鉤碼的數(shù)量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不變,向左移動鉤碼,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變小
變小
(填寫變化情況).
實驗序號 彈簧測力計
拉力F1/N
F1的力臂
L1/cm
鉤碼拉力
F2/N
F2的力臂
L2/cm
1.5 20 2 15
2 15 1.5 20
2.5 10 5 5
(3)小明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分析、比較數(shù)據(jù),能得到的結論是
杠桿平衡條件是:F1×F1=F2×L2
杠桿平衡條件是:F1×F1=F2×L2
分析:(1)杠桿靜止后勻速轉動,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2)根據(jù)題意,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答題.
(3)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解答:解:(1)杠桿水平位置的平衡狀態(tài)指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
(2)將鉤碼掛在杠桿的右邊,左邊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平衡;
A、保持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不變,增加鉤碼的數(shù)量,阻力與阻力臂乘積變大,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因此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
B、保持鉤碼的數(shù)量和位置不變,阻力與阻力臂不變,向右移動彈簧測力計,動力臂減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將變大,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
C、保持鉤碼的數(shù)量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不變,阻力不變,動力臂不變,向左移動鉤碼,阻力臂變小,阻力與阻力臂乘積變小,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小,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
(3)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F(xiàn)1×F1=F2×L2,杠桿平衡,由此可知,杠桿平衡條件是:F1×F1=F2×L2
故答案為:(1)靜止;(2)A、變大;B、變大;C、變小;(3)杠桿平衡條件是:F1×F1=F2×L2
點評: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的判斷、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知道杠桿平衡的概念、掌握并靈活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停在所示的位置,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該將右端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調(diào)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后,小明進行的三次實驗如圖2、3、4所示.根據(jù)實驗,他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你認為這個結論是
錯誤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實驗過程中使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
(3)在圖3裝置的左右兩邊各取下一個鉤碼后,杠桿
(選填“左”或“右”)端下沉,為使杠桿恢復水平平衡,只需將右側鉤碼移至第
4
4
格;
(4)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5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杠桿自重的影響
杠桿自重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停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
(選填“是”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該將右端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調(diào)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后,小明進行的三次實驗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實驗,他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你認為這個結論是
錯誤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實驗過程中使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身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自身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
(3)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杠桿保持平衡.若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仍然使杠桿保持平衡,拉力F的變化情況是
變大
變大
,原因是
此時拉力的力臂變小
此時拉力的力臂變小

(4)如圖丙所示,用繩子拴住一根粗細不同的大樹某處,靜止后大樹水平平衡.現(xiàn)將大樹從拴繩處沿豎直方向切成A、B兩段,根據(jù)圖乙可判斷GA
GB(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停在圖甲所示的位置,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該將右端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小明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圖乙所示,通過加減鉤碼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
方便力臂的測量
方便力臂的測量

(3)小明進行的三次實驗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實驗,他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你認為這個結論是
錯誤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將一側的鉤碼拿掉,改用彈簧測力計來拉,保持拉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不變,改變拉力的
方向
方向
,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比較拉力的
大小
大小
,即可證明觀點是否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停在圖甲所示的位置,這時的杠桿是
平衡的
平衡的
(選填“平衡的”或“不平衡的”).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該將左端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進行的三次實驗如圖乙所示.實驗過程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
便于測量力臂
;根據(jù)實驗,他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你認為這個結論是
錯誤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為了證明你的判斷,接下來你的操作是
斜著拉動測力計使杠桿平衡
斜著拉動測力計使杠桿平衡

(3)在圖乙(b)裝置的左右兩邊各取下一個鉤碼后,杠桿
(選填“左”或“右”)端下沉,為使杠桿恢復水平平衡,只需將右側鉤碼移至第
4
4
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