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24617  224625  224631  224635  224641  224643  224647  224653  224655  224661  224667  224671  224673  224677  224683  224685  224691  224695  224697  224701  224703  224707  224709  224711  224712  224713  224715  224716  224717  224719  224721  224725  224727  224731  224733  224737  224743  224745  224751  224755  224757  224761  224767  224773  224775  224781  224785  224787  224793  224797  224803  224811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在實驗過程中連接了如圖(a)所示電路,當閉合開關后,兩個電壓表指針偏轉均如圖b所示,則電阻R1和R2兩端的電壓分別為( )

A.7V 1.4V
B.4V 1.4V
C.5.6V 1.4V
D.5.6V 5.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
(1)要提起圖(甲)中的重物,請完成滑輪組的繞線(要求拉力最省).
該實驗小組的同學將圖(甲)中的物體換成鉤碼,采用圖(乙)所示的繞線方法,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量G/N

鉤碼上升高度h/m

拉力F/N

拉力F通過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0.50

0.20

0.42

0.40

60

2

1.00

0.20

0.76

0.40

3

1.50

0.20

1.05

0.40

71

4

2.00

0.20

1.38

0.40

72

5

2.50

0.20

1.68

0.40

74

第二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計算結果保留整數(shù)位).
(2)請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如圖的坐標中用光滑曲線畫出η與G的關系圖.
(3)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得出:隨著提升物重的增加,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本次實驗中,除物重外,影響該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還有①、②
(5)在某一次測量中,將圖(乙)中F的方向改為圖(丙)所示,其它條件不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改變.(選填“會”或“不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將鋼球從某一離度由靜止釋放,鋼球擺到豎直位置時,撞擊水平木板上的木塊,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

(1)本實驗使鋼球獲得動能的操作方法是 , 鋼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觀察來判斷的.

實驗
次數(shù)

鋼球
質量/g

鋼球下擺
高度/cm

木塊滑行
距離/cm

1

20

20

30

2

40

20

58

3

60

20


(2)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他們讓質量不同的鋼球從相同高度擺下,使鋼球到達豎直位置的相同,從而探究動能與的關系.
(3)在第3次實驗中,木塊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實驗,甲同學建議換用同樣較長的木板,乙同學建議換一個較大的木塊,丙同學建議降低鋼球下擺的高度.你認為應當采用同學的建議.
(4)由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可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
a.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等體積的甲乙兩種液體
b.用溫度計分別測出甲乙兩種液體的初溫
c.在兩個燒杯中分別裝入功率相同的電熱器,且加熱時間相同
d.用溫度計分別測出甲乙兩種液體的末溫
請解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a、b、c、d四個實驗步驟中,存在錯誤的是步驟(填寫步驟前的字母),該步驟中錯誤的內容應改為;
(2)步驟c中“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甲乙兩種液體;
(3)如圖是甲乙兩種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若將液體甲和液體乙加熱相同的時間,則液體溫度升高得快,甲乙兩種液體的比熱容的大小關系是c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實驗.

(1)圖甲是他們設計的電路圖,圖乙是他們測量電流時連接的實驗電路,此時電流表測量的是(選填“A”“B”或“C”)處的電流.
(2)請在圖乙中移動一根導線,測量另外一處的電流.在移動的導錢上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正確的電路 . 移動后電流表測量的是(選填“A”“B”或“C”)處的電流.
(3)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只寫表達式).小梅指出:為了得出更普遍的規(guī)律,應當進行多次實驗.操作方法是:

位置

A

B

C

電 流/A

0.30

0.24

0.54


(4)小海利用原有的實驗器材,添加一個開關,又設計了一個電路.利用這個電路,不用更換電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同樣可得出三處電流的關系.請在圖丙中的虛線框中畫出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變頻空調機
空調機中有被稱為“冷媒”的物質,利用它的物態(tài)變化可以實現(xiàn)室內、外熱量的轉移.如圖23所示是空調機制冷系統(tǒng)的原理圖,其中壓縮機的作用是對氣態(tài)“冷媒”加壓,并使“冷媒”在管內循環(huán).壓縮機的轉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調機的制冷能力就越強.
壓縮機的轉速由供電頻率決定.“變頻空調”是與傳統(tǒng)供電頻率不變的“定頻空調”相比較而產(chǎn)生的概念,與“變頻空調”相比,變頻空調機的變頻器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jié)供電頻率,從而改變壓縮機的轉速,達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
變頻空調機開始工作時,以最大功率進行制冷,當室內溫度快速降至設定溫度后,壓縮機隨即處于低速持續(xù)運轉狀態(tài),維持室溫基本不變.
下表是某型號變頻空調及部分參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單位時間內空調機從密閉區(qū)域內去除熱量的總和;能效比是空調機在額定狀態(tài)工作時,制冷量與輸入功率之比.

最小

額定

最大

輸入功率/W

130

700

1400

制冷量/W

650

3600

能效比

﹣﹣

3.80

﹣﹣


(1)空調機工作時,當液態(tài)“冷媒”(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氣態(tài)時,需要熱量.
(2)關于變頻空調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變頻空調的壓縮機與定頻空調一樣,也是斷斷續(xù)續(xù)工作的
B.空調機制冷時,鋼管A內流動的是氣態(tài)“冷媒”
C.空調壓縮機是利用降溫的方法使“冷媒”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的
D.變頻器供電頻率越小,空調機的制冷能力越強
(3)根據(jù)表格中的信息,試計算表中變頻空調機額定制冷量為W,在額定狀態(tài)下工作10min,可以使kg的空氣溫度下降6℃.[取空氣的比熱容C=1.0×103J/(kg℃)]
(4)夏天,上述空調機開始工作0.5h后,家中房間溫度降至設定溫度,隨即空調機處于低速穩(wěn)定運轉狀態(tài),又工作了10h,全過程共耗電2.9kWh.,則前0.5h內空調機消耗的電能是kWh,后10h空調機的電流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兩個相同的電燈,按如圖所示連成串聯(lián)電路,若S閉合時,L1亮而L2不亮,表明電路中L2發(fā)生了故障;若開關S閉合時,兩燈均不發(fā)光,當用一段導線接在L1兩端時,L2亮,這表明原電路中L1發(fā)生了故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某城市安裝一種“按鈕式紅綠燈”.當路上車輛不多時,行人通過觸摸按鈕,使正對車輛的紅燈亮起,行人安全通過.按鈕相當于電路中的;紅燈和綠燈是聯(lián)的.紅綠燈實際上是發(fā)光二極管,它是由材料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LED燈帶在裝飾材料中被廣泛應用.芳芳同學在研究其內部結構時發(fā)現(xiàn),燈帶中的LED燈串聯(lián)后經(jīng)電流適配器接入照明電路,如圖所示.她取下一只LED燈接在電池兩端,燈不亮,對調電池正負極后燈亮了,但用手觸摸幾乎不發(fā)熱.以下推斷符合上述事實的是( )
A.一只LED正常工作的電壓是220V
B.燈帶中一只LED燈斷路后其它燈還亮
C.LED燈工作時主要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
D.LED燈具有單向導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綜合作圖﹣﹣小雨房間的燈:
小雨的房間里的電路工作情況:S為房間電路總開關.閉合開關S1 , 兩盞吊燈L1 , L2都亮;閉合開關S2 , 壁燈L3和床頭燈L4只有一個會亮;旁邊的S3為單刀雙擲開關,S3撥到a處時壁燈L3亮,且可以有S4控制它有兩個不同亮度,撥到b處床頭L4燈亮,且床頭燈亮度可調.
現(xiàn)在給你:電源、開關4個,單刀雙擲開關1個,滑動變阻器1個,定值電阻1個,電燈4盞,導線若干.
請你在方框中畫出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