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煤化工是以煤 為原料,經(jīng)過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以及各種化工 產(chǎn)品的工業(yè)過程.
(1)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碳即可產(chǎn)生水煤氣.反應為:C(s)+H2O(g)?CO(g)+H2(g)△H=+131.3kJ•mol-1,△S=+133.7J•(K•mol)-1
①該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與溫度 有關;
②一定溫度下,在一個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bc(填字母).
a.容器中的壓強不變        b.1mol H-H鍵斷裂的同時斷裂2molH-O鍵
c.v(CO)=v(H2O)    d.c(CO)=c(H2
(2)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O(g)+H2O(g)?CO2(g)+H2(g),得到如表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溫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達到平衡所
需時間/min
H2OCOH2CO
1650241.62.45
2900130.752.253
390024xyt
①實驗1中以v(CO2) 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16mol•(L•min)-1
②該反應的逆反應為吸熱(填“吸”或“放”)熱反應
③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frac{c(C{O}_{2})×c({H}_{2})}{c(CO)×c({H}_{2}O)}$表中x=$\frac{4}{3}$; y=$\frac{8}{3}$.

分析 (1)①△G=△H-T△S<0時,反應自發(fā)進行;
②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同種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含量等不再發(fā)生變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量不變,選擇判斷的物理量,隨著反應的進行發(fā)生變化,當該物理量由變化到定值時,說明可逆反應到達平衡狀態(tài);
(2)①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CO2);
②第2組可以等效為:開始在650℃時加入1molH2O、2molCO到達平衡,保持溫度不變,再加入1molCO達到平衡,最后再升高溫度到900℃時到達平衡;
開始在650℃時加入1molH2O、2molCO到達平衡,與第1組為等效平衡,轉化率相同,平衡時H2為0.8mol,保持溫度不變,再加入1molCO達到平衡,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H2物質的量大于0.8mol,升高溫度到900℃時到達平衡,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③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C{O}_{2})×c({H}_{2})}{c(CO)×c({H}_{2}O)}$,根據(jù)第2組實驗計算平衡時各組分物質的量,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不變,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代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計算900℃平衡常數(shù),用平衡時氫氣的物質的量表示出其物質平衡時的物質的量,結合平衡常數(shù)列方程計算解答.

解答 解:(1)①該反應△H>0,△S>0,△G=△H-T△S<0時,反應自發(fā)進行,故高溫下反應可以自發(fā)進行,故答案為:溫度;
②a.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發(fā)生變化,容器中始終壓強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a錯誤;
b.l molH-H鍵斷裂的同時斷裂2mol H-O鍵,斷裂2mol H-O鍵同時生成l molH-H鍵,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b正確;
c.根據(jù)反應可知,自始至終v(CO)=v(H2O),若v(CO)=v(H2O),則v(H2O)=v(H2O),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c正確;
d.根據(jù)反應可知,自始至終c(CO)=c(H2),不能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d錯誤;
故選:bc;
(2)①v(CO)=$\frac{\frac{4mol-2.4mol}{2L}}{5min}$=0.16mol•(L•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則v(CO2)=0.16mol•(L•min)-1
故答案為:0.16mol•(L•min)-1;
②第2組可以等效為:開始在650℃時加入1molH2O、2molCO到達平衡,保持溫度不變,再加入1molCO達到平衡,最后再升高溫度到900℃時到達平衡;
開始在650℃時加入1molH2O、2molCO到達平衡,與第1組為等效平衡,轉化率相同,平衡時H2為0.8mol,保持溫度不變,再加入1molCO達到平衡,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H2物質的量大于0.8mol,升高溫度到900℃時到達平衡,氫氣的物質的量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逆反應為吸熱反應,
故答案為:吸熱;
③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C{O}_{2})×c({H}_{2})}{c(CO)×c({H}_{2}O)}$,
           CO(g)+H2O(g)?CO2(g)+H2(g)
開始(mol):1      3        0        0
轉化(mol):0.75   0.75     0.75     0.75
平衡(mol):0.25   2.25     0.75     0.75
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不變,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平衡常數(shù),故900℃平衡常數(shù)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75×0.75}{0.25×2.25}$=1,
          CO(g)+H2O(g)?CO2(g)+H2(g)
開始(mol):2     4         0       0
轉化(mol):x     x         x       x
平衡(mol):2-x   4-x       x       x
故$\frac{x×x}{(2-x)×(4-x)}$=1,解得x=$\frac{4}{3}$,
故y=4-x=$\frac{8}{3}$,
故答案為:$\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4}{3}$;$\frac{8}{3}$.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平衡狀態(tài)判斷、反應自發(fā)性等,注意掌握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化合物A(C11H8O4)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反應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B和C.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分子式為C2H4O2,分子中只有一個官能團.則B的結構簡式是CH3COOH,B與乙醇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反應生成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_{△}^{濃硫酸}$CH3COOCH2CH3+H2O,該反應的類型是酯化(取代)反應;寫出兩種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B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HOCH2CHO、HCOOCH3
(2)C是芳香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180,其碳的質量分數(shù)為60.0%,氫的質量分數(shù)為4.4%,其余為氧,則C的分子式是C9H8O4
(3)已知C的芳環(huán)上有三個取代基,其中一個取代基無支鏈,且還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官能團及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氣體的官能團,則該取代基上的官能團名稱是碳碳雙鍵和羧基.另外兩個取代基相同,分別位于該取代基的鄰位和對位,則C的結構簡式是
(4)A的結構簡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一種基于酸性燃料電池原理設計的酒精檢測儀,負極上的反應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檢測時,電解質溶液中的H+向負極移動
B.若有 0.4 mol電子轉移,則在標準狀況下消耗 4.48 L氧氣
C.電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極上發(fā)生的反應為:O2+4e-+2H2O═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表實驗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
A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試管口出現(xiàn)紅棕色氣體溶液中NO3-被Fe2+還原為NO2
B向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稀鹽酸滴加BaCl2后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滴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加兩滴酚酞顯淺紅色,微熱紅色加深鹽類水解是吸熱反應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熱幾分鐘,冷卻后再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無磚紅色沉淀生成淀粉沒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強酸
B.Y是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小于Z的氣態(tài)氫化物
C.Z一定是活潑的金屬
D.1molZ單質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時,有6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自發(fā)進行的化學反應,一定是△H<0,△S>0
B.常溫下5.0×10-3mol•L-1KHA溶液的pH=3.75,該溶液中c(A2-)<c(H2A)
C.室溫時,M(0H)2(s)?M2+(aq)+2OH-(aq) Ksp=a;c(M2+)=bmol•L-1時,溶液的pH等于14+$\frac{1}{2}$lg($\frac{a}$)
D.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一定條件下,中學化學常見物質,甲、乙、丙、X之間存在“甲$\stackrel{x}{→}$乙$\stackrel{x}{→}$丙”的轉化關系,丙不可能是( 。
A.SO3B.NO2C.SiD.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298 K時,N2與H2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加人催化劑后,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可用曲線b表示
B.生成物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能量
C.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92 kJ•mol-1
D.在298 K、恒容密閉容器中,通人1 mol N2和3 mol H,充分反應后放出的熱量為9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研究小組進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實驗探究.
向2支盛有1mL 1mol/L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mol/L 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別向其中加入不同試劑,記錄實驗現(xiàn)象如表:
實驗序號加入試劑實驗現(xiàn)象
4mL 2mol/L NH4Cl 溶液沉淀溶解
4mL蒸餾水沉淀不溶解
(1)測得實驗Ⅰ中所用NH4Cl溶液顯酸性(pH約為4.5),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其顯酸性的原因NH4++H2O?NH3•H2O+H+
(2)同學們猜測實驗Ⅰ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兩種:
猜想1:氫氧化鎂電離出OH-離子,與氯化銨電離出來的銨根離子反應生成氨水.
猜想2:氯化銨中NH4+離子水解出的H+,與氫氧化鎂電離出OH-離子生成了水.
(3)為驗證猜想,又設計了以下實驗
序號實驗內容結  果
1測定醋酸銨溶液的pHpH約為7,溶液呈中性
2取少量的相同質量的氫氧化鎂分別盛放在試管中,分別向其中滴加醋酸銨溶液和氯化銨溶液固體均溶解
①用醋酸銨溶液與氫氧化鎂反應的原因是醋酸銨溶液呈中性,如果氫氧化鎂能溶解于醋酸銨,說明是NH4+結合氫氧化鎂電離出的OH-離子,導致沉淀溶解平衡移動正向移動,達到沉淀溶解.
②實驗證明猜想正確的是1(填“1”或“2”).
(4)實驗Ⅱ觀察到沉淀不溶解.該實驗的目的是做對比分析,排除實驗中溶劑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