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與足量的水反應,在標準狀況下得到672 mL混合氣體,將混合氣體通電后恰好完全反應,則Na、Na2O、Na2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
A.4∶3∶2 B.1∶2∶1
C.1∶1∶2 D.1∶1∶1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室溫下,將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降低,熱效應為△H1,將1mol的CuSO4(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升高,熱效應為△H2;CuSO4·5H2O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5H2O(s) CuSO4(s)+5H2O(l), 熱效應為△H3。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H2>△H3 B.△H1<△H3
C.△H1+△H3 =△H2 D.△H1+△H2 >△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B、C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三種常見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種單質(zhì),這些單質(zhì)和化合物之間存在如圖所示的關(guān)系:
完成下列空白:
(1)A、B、C的化學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單質(zhì)甲與化合物B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3)在A、B、C三種化合物中,必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鈉是活潑的堿金屬元素,鈉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完成下列計算:
(1)疊氮化鈉(NaN3)受撞擊完全分解產(chǎn)生鈉和氮氣,故可應用于汽車安全氣囊。若產(chǎn)生40.32 L(標準狀況下)氮氣,至少需要疊氮化鈉________g。
(2)鈉鉀合金可在核反應堆中用作熱交換液。5.05 g鈉鉀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氫氣。
①計算溶液中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忽略溶液體積變化)。
②計算并確定該鈉鉀合金的化學式。
(3)氫氧化鈉溶液處理鋁土礦并過濾,得到含鋁酸鈉的溶液。向該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應:
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
已知通入二氧化碳336 L(標準狀況下),生成24 mol Al(OH)3和15 mol Na2CO3,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為112 L(標準狀況下),計算生成的Al(OH)3和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4)常溫下,稱取不同氫氧化鈉樣品溶于水,加鹽酸中和至pH=7,然后將溶液蒸干得氯化鈉晶體,蒸干過程中產(chǎn)品無損失。
氫氧化鈉質(zhì)量(g) | 氯化鈉質(zhì)量(g) | |
① | 2.40 | 3.51 |
② | 2.32 | 2.34 |
③ | 3.48 | 3.51 |
上述實驗①②③所用氫氧化鈉均不含雜質(zhì),且實驗數(shù)據(jù)可靠。通過計算,分析和比較上表3組數(shù)據(jù),給出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燒堿溶液中放入少量過氧化鈉,反應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pH不變,有O2放出
C.溶液的c(Na+)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的c(OH-)增大,有O2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1.00L 1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16.8L標準狀況下的CO2氣體,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是( )
A.Na2CO3 B.NaHCO3
C.Na2CO3和NaHCO3 D.NaOH、Na2CO3和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把足量CO2通入含NaOH 0.8 g的燒堿溶液中,將產(chǎn)物在一定條件下蒸干后,得到Na2CO3和NaHCO3固體混合物1.37 g,則通入CO2的質(zhì)量是( )
A.0.44 g B.0.88 g
C.0.66 g D.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下列有FeCl3溶液參加的反應中,與Fe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①FeCl3與Cu反應 ②FeCl3與H2S反應、跢eCl3與KI反應 ④FeCl3滴入沸水中、軫eCl3與NaHCO3反應、轋eCl3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
A.③④⑤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