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度為2mol·L-1的氫溴酸溶液VL,欲使其濃度變?yōu)? mol·L-1,以下列出的方法中,可行的為


  1. A.
    通入標(biāo)況下的HBr氣體44.8L
  2. B.
    加入10 mol·L-1氫溴酸0.6VL,再將溶液稀釋至2VL
  3. C.
    蒸發(fā)掉0.5L水
  4. D.
    將溶液加熱蒸發(fā)濃縮至0.5V
B
A、最終溶液的體積發(fā)生改變;
CD、加熱蒸發(fā)過程中溶質(zhì)也揮發(fā);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某混合溶液中含MgCl2的濃度為2mol/L,含AlCl3的濃度為3mol/L,則將200mL此溶液中的Mg2+轉(zhuǎn)化為Mg(OH)2沉淀并分離析出,至少需要1.6mol/L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1?昌平區(qū)二模)鐵元素及其化合物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回答下列問題
(1)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新型水處理劑,它有比高錳酸鉀更強的氧化性,在水中反應(yīng)被還原為Fe3+
①鐵酸鈉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6
+6

②鐵酸鈉用于水處理,除了能消毒殺菌外,還可以像明礬(KAl(SO42)一樣起到凈水作用,請說明明礬的凈水原理:
Al3++3H2O?Al(OH)3+3H+
Al3++3H2O?Al(OH)3+3H+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2)反應(yīng)ⅠFe(s)+CO2(g)?FeO(s)+CO(g)△H=a kJ?mol-1,平衡常數(shù)為K;
反應(yīng)ⅡCO(g)+1/2O2(g)=CO2(g)△H=b kJ?mol-1測得在不同溫度下,K值如下:
溫度/℃ 500 700 900
K 1.00 1.47 2.40
①寫出反應(yīng)Ⅰ的K的表達式
k=
c(CO)
c(CO2)
k=
c(CO)
c(CO2)

②反應(yīng)Ⅰ中的a
大于
大于
0(填大于、小于、等于).
③若500℃時進行反應(yīng)Ⅰ,CO2起始濃度為2mol?L-1,CO的平衡濃度為
1
1
mol?L-1
④700℃反應(yīng)Ⅰ達到平衡,要使得該平衡向右移動,其它條件不變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BC
BC
(填序號).
A.縮小反應(yīng)器體積                          B.通入CO2
C.升高溫度到900℃D.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⑤由反應(yīng)Ⅰ和Ⅱ可求得,反應(yīng)2Fe(s)+O2(g)=2FeO(s)的△H=
2(a+b)
2(a+b)
kJ?mol-1
(3)鐵紅是一種紅色顏料,其成份是Fe2O3.將一定量的鐵紅溶于160mL 5mol?L-1鹽酸中,再加入一定量鐵粉恰好完全溶解,收集到氣體2.24L(標(biāo)準(zhǔn)狀況),經(jīng)檢測,溶液中無Fe3+,則參加反應(yīng)的鐵粉的質(zhì)量為
11.2
11.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江蘇一模)在300mL的密閉容器中,放入鎳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氣體,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Ni(s)+4CO(g)?Ni(CO)4(g),已知該反應(yīng)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的關(guān)系如表1:
表1 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的關(guān)系
溫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數(shù) 5×104 2 1.9×10-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濃度為2mol?L-1的氫溴酸溶液VL,欲使其濃度變?yōu)?mol?L-1,以下列出的方法中,可行的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相同溫度下,體積均為0.25L的兩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yīng):X2(g)+3Y2(g)?2XY3(g)△H=-92.6kJ?mol-1起始時各物質(zhì)物質(zhì)的量如下表所示:
容器
編號
起始時各物質(zhì)物質(zhì)的量/mol
X2 Y2 XY3
1 3 0
0.6 1.8 0.8
達到平衡后,①容器中XY3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不相等
B、達平衡時,容器②中 XY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2mol?L-1
C、容器①中反應(yīng)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23.15kJ
D、容器②中反應(yīng)達到平衡時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