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磷化氫氣體(PH3)是一種強烈的儲糧害蟲殺劑,其制取原理類似于實驗室制氨氣,空氣中磷化氫氣體達到2PPM以上是就會造成人畜中毒,請回答:
(1)用碘化磷(PH4I)和燒堿反應制取PH3的化學方程式PH4I+NaOH═PH3↑+NaI+H2O.
(2)實驗室用吸收硫酸銅溶液吸PH3時的化學方程式24CuSO4+11PH3+12H2O=8Cu3P↓+3H3PO4+24H2SO4 中氧化劑是CuSO4,當吸收2.2molPH3轉(zhuǎn)移電子0.48mol
(3)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氫而被用作熏蒸劑.粉末狀的KSCN與濃硫酸在一定條件下可得到COS和兩種硫酸氫鹽,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1,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KSCN+2H2SO4(濃)+H2O=KHSO4+NH4HSO4+COS↑.
(4)氧硫化碳水解及部分應用流程如下(部分產(chǎn)物已略去):
COS$→_{I}^{H_{2}O}$H2S$→_{Ⅱ}^{NaOH}$Na2S$→_{Ⅲ}^{△}$M溶液+H2
①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氫的各原子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A族.
②已知M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為S2O32-,則反應Ⅲ中生成S2O32-的離子方程式為2S2-+5H${\;}_{{\;}_{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
③如圖是反應Ⅲ中,在不同反應溫度下,反應時間與H2產(chǎn)量的關(guān)系(Na2S初始含量為3mmol).由圖象分析可知,a點時M溶液中除S2O32-外,還有SO42-(填含硫微粒的離子符號).

分析 (1)用氯化磷(PH4I)和NaOH反應制取PH3的反應可以依據(jù)反應氯化銨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氨氣類推;
(2)據(jù)降得還原氧化劑,升失氧化還原劑來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據(jù)24CuSO4+11PH3+12H2O=8Cu3P↓+3H3PO4+24H2SO4~24mole-來計算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目;
(3)據(jù)題干分析并且確定化學方程式;
(4)①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氫的原子為O、S、P、H,先判斷電子層數(shù),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shù)相同,再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主族元素周期數(shù)=電子層數(shù),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
②依據(jù)題干信息:硫離子和水反應生成硫代硫酸根離子和氫氣,依據(jù)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
③根據(jù)圖示反應時間與H2產(chǎn)量的關(guān)系,a點時M溶液中除S2O32-外,還有SO42-

解答 解:(1)用氯化磷(PH4I)和NaOH反應為復分解反應生成PH3、碘化鈉和水,制取PH3的化學方程式為:PH4 I+NaOH═PH3↑+NaI+H2O,
故答案為:PH4I+NaOH═PH3↑+NaI+H2O;
(2)24CuSO4+11PH3+12H2O=8Cu3P↓+3H3PO4+24H2SO4,CuSO4的化合價+2降低到+1價,化合價降低,故CuSO4為氧化劑,
24CuSO4+11PH3+12H2O=8Cu3P↓+3H3PO4+24H2SO4~24mole-
                 11                                                                24
                  2.2                                                                n
$\frac{11}{2.2}=\frac{24}{n}$,n=0.48
故答案為:CuSO4;0.48;
(3)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氫而被用作熏蒸劑.粉末狀的KSCN與濃硫酸在一定條件下可得到COS和兩種硫酸氫鹽,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1,故方程式為:KSCN+2H2SO4(濃)+H2O=KHSO4+NH4HSO4+COS↑,
故答案為:KSCN+2H2SO4(濃)+H2O=KHSO4+NH4HSO4+COS↑
(4)①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氫的原子為O、S、P、H,氫元素有1個電子層,氧元素有2個電子層,磷、硫有3個電子層,所以磷、硫的原子半徑大于氫、氧的原子半徑,磷、硫是同周期元素,硫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磷的原子序數(shù),由元素周期律知,磷的原子半徑大于硫的原子半徑,磷最外層為5個電子,處于第三周期第VA族,
故答案為:第三周期第VA族;
②依據(jù)題干信息:硫離子和水反應生成硫代硫酸根離子和氫氣,根據(jù)硫原子守恒,產(chǎn)物需有因離子,根據(jù)原子守恒,產(chǎn)物還有氫氧根離子,反應為:2S2-+5H${\;}_{{\;}_{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故答案為:2S2-+5H${\;}_{{\;}_{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
③反應Ⅲ中,a點360℃時,隨著時間推移,氫氣的量不變,Na2S初始含量為3mmol,若只發(fā)生:2S2-+5H${\;}_{{\;}_{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生成氫氣:3mmol×$\frac{4}{2}$=6mmol,圖中為9mmol,說明M溶液中除S2O32-外,還有SO42-,反應為:S2-+4H2O$\frac{\underline{\;\;△\;\;}}{\;}$SO42-+4H2↑,
故答案為:SO42-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zhì)性質(zhì)、原子半徑大小的比較、電子式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等,注意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方法.注意圖象變化的同種分析,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物質(zhì)中最簡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異構(gòu)體,又不含相同官能團的是( 。
A.CH3CH=CH2B.乙炔和苯C.D.乙酸和甲酸甲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1所示的是黃鐵礦為主要原料接觸發(fā)至硫酸工業(yè)的流程示意圖以黃鐵礦為原料生產(chǎn)硫酸的工藝流程圖如下:

(1)接觸法至硫酸的沸騰爐處理啊的爐氣必須經(jīng)過凈化處理,目的是為了防止催化劑中毒.
(2)接觸法制硫酸中沒有設計的設備是B(填序號)
A.沸騰爐       B.合成塔          C.吸收塔        D.接觸室
(3)從⑤處排出的氣體是B(填序號)
A.SO2、SO3 B.SO2、O2 C.SO3、O2 D.水蒸氣
(4)對從進口⑧噴進的液體的敘述最準確的是C(填序號).
A.水      B.發(fā)煙硫酸         C.98.3%的濃硫酸      D.稀硫酸
(5)在生產(chǎn)中常使用過量的空氣是為了提高SO2的轉(zhuǎn)化率.
(6)在B設備中加熱到400℃~500℃是由于①加快反應速率,②提高催化劑的催化能力.
(7)對于SO2接觸氧化的反應,圖2中的甲、乙、丙分別表示在不同條件下,SO3在反應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shù)(y)與時間(x)的關(guān)系,請按圖所示填寫:

①若甲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有催化劑和無催化劑的情況,則a表示有催化劑的情況;
②若乙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不同壓強的情況,則a表示壓強較大的情況;
③若丙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600℃和400℃的情況,則b表示600℃的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鎳及其化合物具有優(yōu)良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是許多領(lǐng)域尤其是高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問題:
(1)鎳及其化合物能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Ni+2HCl═NiCl2+H2↑;
②NiO2+4HCl═NiCl2+Cl2↑+2H2O
當兩個反應轉(zhuǎn)移相同電子數(shù)時,消耗HCl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1:2,生成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1:1.
(2)工業(yè)上為從4J29合金(鐵鈷鎳合金)廢料中提取鈷和鎳,首先先進行“酸浸”,鎳浸出率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①“酸浸”的適宜溫度與時間分別為70℃、120min.鎳的浸出率并沒有隨溫度的升高而呈明顯提高的原因是70℃時,Ni的進出率已達90%,故升高溫度進出率變化不大.
②除去鐵元素的過程中有下列反應發(fā)生,請配平上述反應方程式.
2Fe(OH)3+5-nClO-+2nOH-=2FeO4n-+5-nCl-+n+3H2O
(3)近年來鎳氫電池發(fā)展很快,它可由NiO(OH)與LaNi5H6(La為鑭元素,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價均可看作是零)組成,反應方程式為NiO(OH)+LaNi5H6$?_{充電}^{放電}$LaNi5+6Ni(OH)2.LaNi5H6中H元素的化合價為0,該電池充電時,陰極反應是LaNi5+6H2O-6e-=LaNi5H6+6OH-
(4)向NiSO4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攪拌,有Ni(OH)2沉淀生成.
①當Ni2+完全沉淀 (Ni2+濃度小于1×10-5mol/L) 時,則溶液的pH約為9.7{已知Ksp[Ni(OH)2]=1.6×10-14(mol/L)3; lg2≈0.3}.
②將生成的Ni(OH)2在空氣中加熱可制取堿式氧化鎳[NiO(OH)],若加熱不充分,制得的NiO(OH)中會混有Ni(OH)2,其組成可表示為xNiO(OH)•yNi(OH)2.現(xiàn)稱取1.013g樣品溶于稀硫酸,加入指示劑,用1.0mol/LFe2+標準溶液滴定,其離子方程式為NiO(OH)+Fe2++3H+=Ni2++Fe3++2H2O,滴定終點時消耗10.00mL標準液,則x:y的值10:1(列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guān)于金屬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合金的性質(zhì)與其成分金屬的性質(zhì)不完全相同
B.工業(yè)上金屬Mg、Al都是用電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黑色的氧化銅灼燒會變成磚紅色
D.將表面有銅綠[Cu2(OH)2CO3]的銅器放入鹽酸中浸泡,除去銅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0.1molNa2SO4溶解在多少毫升水中,才能使每100個水分子中含有一個Na+離子( 。
A.200mLB.20mLC.360mLD.36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正常情況下,大氣中含有約78%的N2,21%的O2,還含有少量的CO2、水蒸氣以及稀有氣體和雜質(zhì).如果大氣中CO2的含量明顯增加,就會引起“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
(1)CO2是共價化合物,它的電子式可表示為
(2)實驗室中檢驗CO2氣體最方便的方法是將CO2氣體通入飽和的澄清石灰水中,產(chǎn)生的實驗現(xiàn)象是變渾濁,相應的反應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3)在宇宙飛船和太空站上工作的宇航員,在密閉的工作艙內(nèi)需要吸入O2,呼出CO2,飛船內(nèi)可以使用一種物質(zhì),它能吸收CO2并產(chǎn)生O2,該物質(zhì)是Na2O2,其反應方程式為2CO2+2Na2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某同學看到“利用零價鐵還原脫除地下水中硝酸鹽”的相關(guān)資料后,利用如下裝置探究鐵粉與溶液的反應.實驗過程如下:
i.打開彈簧夾,緩慢通入,并保持后續(xù)反應均在氛圍中進行;
ii.加入pH 已調(diào)至2.5 的 0.01mol•酸性溶液100mL,一段時間后鐵粉部分溶解,
溶液逐漸變?yōu)闇\綠色;待鐵粉不再溶解,靜置后發(fā)現(xiàn),剩余固體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質(zhì)附著;
iii.過濾剩余固體時,表面的白色物質(zhì)變?yōu)榧t褐色;
iv.檢測到濾液中存在.
(1)通入并保持后續(xù)反應均在2N 氛圍中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避免空氣中的氧氣對鐵和硝酸根離子的反應產(chǎn)生干擾.
(2)白色物質(zhì)是Fe(OH)2,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變?yōu)榧t褐色的原因:4Fe(OH)2+O2+H2O=4Fe(OH)3
(3)用檢驗濾液中 的實驗方案是取濾液,向其中滴加幾滴K3[Fe(CN)6].若觀察到藍色沉淀,則證明濾液中存在二價鐵離子.
(4)取少量濾液,向其中加入幾滴KSCN 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再加入幾滴稀硫酸,溶液呈紅色.溶液變成紅色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Fe2+、NO3-離子,加入硫酸,發(fā)生反應:3Fe2++NO3-+4H+=3Fe3++NO↑+2H2O,生成的Fe3+和SCN-反應使溶液呈紅色.
(5)該同學進一步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用鐵粉、碳粉的混合物脫除硝酸鹽,效果更佳.他用上述溶液繼續(xù)設計如下實驗,探究碳粉的作用.
 假設 實驗操作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假設1:碳粉可用作還原劑,脫除硝酸鹽 向燒杯中加入①
碳粉,一段時間后,測定燒杯中NO3-的濃度
 NO3-濃度無明顯變化,說明假設Ⅰ不成立
假設2:碳粉、鐵粉形成無數(shù)個微小的原電池,促進了硝酸鹽的脫除  按圖示組裝實驗裝置,一段時間后,測定NO3-濃度 ②
Fe電極部分溶解,電流計指針偏轉(zhuǎn),說明假設2成立
③關(guān)于碳粉的作用,還可以提出的假設是碳粉作為催化劑,提高脫除硝酸鹽反應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某抗酸藥每片含有碳酸鈣534mg,氫氧化鎂180mg.
(1)抗酸藥片中還可能含有什么物質(zhì)?淀粉、糖.
(2)寫出該抗酸藥發(fā)揮功效時的化學方程式(任寫一個)CaCO3+2HCl═CaCl2+CO2↑+H2O、Mg(OH)2+2HCl═Mg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