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碳和氮是動植物體中的重要組成元素,向大氣中過度排放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氮氧化物會產(chǎn)生光化學煙霧,目前,這些有毒有害氣體的處理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1)用活性炭還原法處理氮氧化物.有關反應為:C(s)+2NO(g)?N2(g)+CO2(g).
某研究小組向一個容器容積為3L且容積不變的密閉真空容器(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在恒溫(T1℃)條件下反應,測得不同時間(t)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n)如表:
n/mol
t/min
NON2CO2
02.0000
101.160.420.42
200.800.600.60
300.800.600.60
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T1℃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0.56(保留兩位小數(shù)).若某一時刻,容器中有1.2molC、1.2molNO、0.75molN2和1.08molCO2,此時v(正)=v(逆)(填“>、<、=”)
②下列各項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C(填序號字母).
A.v(NO)(正)=2v(N2(逆)      B.容器內CO2和N2的體積比為1:1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D.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③一定溫度下,隨著NO的起始濃度增大,則NO的平衡轉化率不變(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在3L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H2(g)+CO2(g)?H2O(g)+CO(g),恒溫下c(CO)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Ⅰ如圖1所示.

①若在t0時改變一個條件,使曲線Ⅰ變成曲線Ⅱ,則改變的條件是加入催化劑;
②若在t0時刻將容器體積快速壓縮至2L(其他條件不變),請在圖中畫出c(CO)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
(3)已知:CO(g)+H2O(g)?H2(g)+CO2(g)△H=-41.2kJ/mol,850℃時在一體積為1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CO和H2O濃度變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填序號)
A.達到平衡時,氫氣的物質的量是0.12mol
B.達到平衡時,反應體系最終會放出49.44kJ熱量
C.第6min時,若升高溫度,反應平衡常數(shù)會減小
D.第8min時,若充入氦氣,會導致v(CO)<v(H2O)
(4)850℃時,若在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mol CO,3.0mol H2O,amol CO2和bmol H2.若達平衡時各組分體積分數(shù)都與(3)中平衡時相同,則a=3mol,b=3mol.

分析 (1)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20min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再根據(jù)K=$\frac{c({N}_{2})×c(C{O}_{2})}{{c}^{2}(NO)}$計算平衡常數(shù);計算此時濃度商Qc,若Qc=K,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Qc<K,反應向正反應進行,若Qc>K,反應向逆反應進行,進而判斷v(正)、v(逆)相對大。
②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同種物質的正逆速率相等且保持不變,各組分的濃度、含量保持不變,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變,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③一定溫度下,NO的起始濃度增大,等效為增大壓強,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平衡不移動,NO的轉化率不變;
(2)①若在t0時改變一個條件,使曲線Ⅰ變成曲線Ⅱ,改變條件瞬間CO濃度不變,平衡時CO的濃度不變,改變條件不影響平衡移動,同時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升高溫度影響平衡移動,反應為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但CO的濃度會增大,應是使用催化劑;
②若在t0時刻將容器體積快速壓縮至2L(其他條件不變),瞬間CO的濃度變?yōu)?\frac{2mol/L×3L}{2L}$=3mol/L,增大壓強最終平衡不移動,反應物轉化率不變,故平衡時CO的濃度為$\frac{3mol/L×3L}{2L}$=4.5mol/L,反應速率加快,縮短到達平衡時間;
(3)A.由圖可知,平衡時△c(CO)=0.2mol/L-0.08mol/L=0.12mol/L,利用濃度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c(H2),再根據(jù)n=cV計算n(H2);
B.850℃時該反應的反應熱△H≠-41.2kJ/mol;
C.該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移動;
D.第8min時,若充入氦氣,恒溫恒容下,反應混合物各組分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
(4)改變起始投料量達平衡時各組分體積分數(shù)都與(3)中平衡時相同,則為等效平衡,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按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到方程式左邊滿足投料量比相同,即滿足n(CO):n(H2O)=2:3,且CO2、H2的物質的量相等.

解答 解:(1)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20min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氮氣、二氧化碳物質的量均為0.6mol,NO為0.8mol,平衡常數(shù)K=$\frac{c({N}_{2})×c(C{O}_{2})}{{c}^{2}(NO)}$=$\frac{\frac{0.6}{3}×\frac{0.6}{3}}{(\frac{0.8}{3})^{2}}$=0.56;
由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可以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濃度商,則Qc=$\frac{0.75×1.08}{1.{2}^{2}}$=0.56=K,故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此時v(正)=v(逆),
故答案為:0.56;=;
②A.由于v(NO)(逆)=2v(N2(逆),而v(NO)(正)=2v(N2(逆),則v(NO)(逆)=v(NO)(正),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由于氮氣與二氧化碳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1,則容器內生成容器內CO2和N2的體積比始終為1:1,不能說明到達平衡,故B錯誤;
C.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隨反應進行混合氣體總質量增大,則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大,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說明到達平衡,故C正確;
D.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容器內壓強始終保持不變,故D錯誤,
故選:AC;
③一定溫度下,NO的起始濃度增大,等效為增大壓強,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平衡不移動,NO的轉化率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2)①若在t0時改變一個條件,使曲線Ⅰ變成曲線Ⅱ,改變條件瞬間CO濃度不變,平衡時CO的濃度不變,改變條件不影響平衡移動,同時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升高溫度影響平衡移動,反應為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但CO的濃度會增大,應是使用催化劑,
故答案為:加入催化劑;
②若在t0時刻將容器體積快速壓縮至2L(其他條件不變),瞬間CO的濃度變?yōu)?\frac{2mol/L×3L}{2L}$=3mol/L,增大壓強最終平衡不移動,反應物轉化率不變,故平衡時CO的濃度為$\frac{3mol/L×3L}{2L}$=4.5mol/L,反應速率加快,縮短到達平衡時間,c(CO)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為:,
故答案為:
(3)A.由圖可知,平衡時△c(CO)=0.2mol/L-0.08mol/L=0.12mol/L,濃度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c(H2)=△c(CO)=0.12mol/L,故n(H2)=0.12mol/L×10L=1.2mol,故A錯誤;
B.生成1.2mol氫氣,通常條件下放出的熱量為41.2kJ×$\frac{1.2mol}{1mol}$=49.44kJ,850℃時該反應的反應熱△H≠-41.2kJ/mol,故B錯誤;
C.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故C正確;
D.第8min時,若充入氦氣,恒溫恒容下,反應混合物各組分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則v(CO)=v(H2O),故D錯誤,
故選:C;
(4)改變起始投料量達平衡時各組分體積分數(shù)都與(3)中平衡時相同,則為等效平衡,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按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到方程式左邊滿足投料量比相同,即滿足n(CO):n(H2O)=2:3,且CO2、H2的物質的量相等,則:a=b,(1+a):(3+a)=2:3,解得a=b=3,
故答案為:3;3.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平衡狀態(tài)判斷、平衡常數(shù)計算及應用、反應熱的計算、等效平衡等,(2)中作圖注意CO的濃度問題,(3)B選項為易錯點,容易忽略熱化學方程式的所處條件,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有關AgCl的沉淀溶平衡體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gCl的沉淀生成和溶解不斷進行,但速率不相等
B.AgCl難溶于水,溶液中沒有Ag+和Cl-
C.升高溫度,AgCl的溶解度增大
D.向平衡體系中加入NaCl固體,AgCl的溶解度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ClO2是一種消毒殺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處理劑.實驗室可通過以下反應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KClO3在反應中得到電子
B.ClO2是還原產(chǎn)物
C.H2C2O4在反應中被還原
D.1mol H2C2O4參加反應有2mol電子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溝油和礦物油都屬于酯類物質
B.人們用明礬對水進行消毒、殺菌
C.反應原子利用率最高
D.甲烷、苯和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組合是( 。
a  12g 金剛石中含有的碳碳鍵的數(shù)目為2NA
b  1mol 明礬與水完全反應轉化為氫氧化鋁膠體后,其中膠體粒子的數(shù)目為NA
c  1mol Na2O2與水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NA
d  常溫下,1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氮原子的數(shù)目為2NA
e  常溫下,30g SiO2晶體中含有Si-O鍵的數(shù)目為NA
f  17g H2O2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9NA
g  將2mol SO2與1mol O2混合,發(fā)生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一定是4NA
h  常溫下,100mL 1mol•L-1 AlCl3溶液中陽離子總數(shù)大于0.1NA
A.a c f hB.a c e gC.a c e f hD.b d e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1)某些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可用“鍵線式”表示,如異 丁烷的結構簡式可寫為.某油田開采的石油中溶有一種碳氫化合物--金剛烷,它的分子立體結構如圖所示:

①由圖可知其分子式為C10H16
②金剛烷分子中有4個“”結構.
③其一氯代物有2種.
(2)下列實驗操作及結論或有關說法一定正確的是BD(填序號)
A.石油采用分餾的方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石油的分餾為化學變化
B.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加飽和Na2CO3溶液,然后分液除去
C.除去蛋白質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入AgNO3溶液后過濾
D.向盛有苯的試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沒有褪色,說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雙鍵
(3)A、B、C、D、E均為有機化合物,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提示:RCH=CHR′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反應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為烷基).

回答下列問題:
①直鏈化合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氫元素的總質量分數(shù)為0.814,其余為氧元素,則A的分子式為C5H10O;
②已知B與NaHCO3溶液完全反應,其物質的量之比為1:2,則在濃硫酸的催化下,B與足量的C2H5OH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HOOCCH2COOH+2C2H5OH$→_{△}^{濃硫酸}$C2H5OOCCH2COOC2H5+2H2O;
③A可以與金屬鈉作用放出氫氣,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則A的結構簡式是HOCH2CH2CH=CHCH3
(4)某有機物C4H6O5廣泛存在于許多水果內,尤以蘋果、葡萄、西瓜、山楂內為多.為了獲得該有機物的結構,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以下實驗:
①該化合物與NaOH溶液反應會生成正鹽和酸式鹽兩種產(chǎn)物;
②該化合物既能與羧酸反應產(chǎn)生有香味的物質,又能與醇反應產(chǎn)生有香味的物質;
③1mol該有機物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產(chǎn)生1.5molH2;
④該化合物在一定溫度下的脫水產(chǎn)物(不是環(huán)狀化合物)可和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根據(jù)以上實驗結果,對該化合物的結構可作出的判斷是BC(多選扣分)
A.肯定有碳碳雙鍵     B.有兩個羧基     C.肯定有羥基      D.有-COOR官能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工業(yè)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等雜質)制取鋁的過程如圖:

(1)試劑1為NaOH溶液,①~④轉化過程中④消耗能量最多.
(2)轉化①中加入試劑1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2O3+2NaOH═2NaAlO2+H2O、SiO2+2NaOH═Na2SiO3+H2O
(3)轉化②中通入過量CO2后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AlO2-+CO2+2H2O=Al(OH)3↓+HCO3-、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4)生產(chǎn)過程中,除物質E可以循環(huán)利用外,還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物質中,屬于“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報道的污染物是( 。
A.N2B.O2C.CO2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ClO2與Cl2的氧化性相近,常溫下均為氣體,在自來水消毒和果蔬保鮮等方面應用廣泛.某興趣小組通過圖1裝置(夾持裝置略)對其制備、吸收、釋放和應用進行了研究.

(1)儀器C的名稱是:球形干燥管.安裝F中導管時,應選用圖2中的:b.(填“a”或“b”)
(2)打開B的活塞,A中氯酸鈉和稀鹽酸混和產(chǎn)生Cl2和ClO2,寫出反應化學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為使ClO2在D中被穩(wěn)定劑充分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是:調節(jié)分液漏斗B的旋塞,減緩(慢)稀鹽酸滴加速度.
(3)關閉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穩(wěn)定劑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時F中溶液的顏色不變,則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
(4)已知在酸性條件下NaClO2可發(fā)生反應生成NaCl并釋放出ClO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H++5ClO2-=Cl-+4ClO2↑+2H2O,在ClO2釋放實驗中,打開E的活塞,D中發(fā)生反應,則裝置F的作用是:檢驗是否有ClO2生成.
(5)已吸收ClO2氣體的穩(wěn)定劑Ⅰ和Ⅱ,加酸后釋放ClO2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3所示,若將其用于水果保鮮,你認為效果較好的穩(wěn)定劑的原因是穩(wěn)定劑Ⅱ可以緩慢釋放ClO2,能較長時間維持保鮮所需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