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鈉在700℃ ~800℃時與四氯化鈦(TiCl4)反應制取金屬鈦,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過量的相同質(zhì)量的鈉、鎂、鋁與相同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質(zhì)量的硫酸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氣最多的是                     。

4Na+TiCl44NaCl+Ti  鈉

解析試題分析:金屬鈉是活潑的金屬,在700℃ ~800℃時與四氯化鈦(TiCl4)反應制取金屬鈦,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a+TiCl44NaCl+Ti。在反應中硫酸不足,則鎂和鋁反應生成的氫氣相同。由于鈉是活潑的金屬,過量的鈉能和水繼續(xù)反應生成氫氣,所以若過量的相同質(zhì)量的鈉、鎂、鋁與相同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質(zhì)量的硫酸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氣最多的是鈉。
考點:考查鈉的性質(zhì)、金屬與稀硫酸反應的有關(guān)計算
點評:該題是中等難度試題的考查,側(c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與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點是金屬與酸的有關(guān)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實驗室中需要220mL0.5mol/L H2SO4,現(xiàn)用98%濃硫酸(密度為1.84g/cm3)稀釋配制。
(1)本實驗室中需要的容器是                                          。
(2)要將濃硫酸在        中稀釋,稀釋時的操作方法是                        。
(3)必須將稀釋后的硫酸          后再移液,原因是                     ,
否則,所配制的稀硫酸濃度會        (偏高、偏低、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下圖為實驗室某濃鹽酸試劑瓶上的標簽的有關(guān)內(nèi)容,試根據(jù)標簽上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鹽酸中HCl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mol·L-1。
(2)取用任意體積的該鹽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        。
A.溶液中HCl的物質(zhì)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Cl的數(shù)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學生欲用上述濃鹽酸和蒸餾水配制500mL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400 mol/L的稀鹽酸。
①該學生需要量取      mL上述濃鹽酸進行配制。
②配制溶液除燒杯和玻璃棒,還需要的儀器是      、      、       。
③實驗開始時,需要檢查                    。
④配制時,下列操作正確的順序是(用字母表示)                       。
A.洗滌      B.定容      C.溶解    D.搖勻    E.冷卻    F.稱量     G.轉(zhuǎn)移
⑤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對所配制的稀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有何影響?(在括號內(nèi)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Ⅰ.用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俯視觀察凹液面(     )
Ⅱ.定容后經(jīng)振蕩、搖勻、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下降,再加適量的蒸餾水(     )
Ⅲ.配制時,容量瓶有少量蒸餾水(     )]
Ⅳ.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請完成下列填空:
(1)當SO2和SO3中分子個數(shù)比為1∶1 時,原子總數(shù)之比為      ,質(zhì)量之比為      。
(2)中和含0.2 mol HCl的稀鹽酸,需NaOH的質(zhì)量為         g。
(3)現(xiàn)有m g某氣體,它由雙原子分子構(gòu)成,它的摩爾質(zhì)量為M g·mol—1,則:
①該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      mol。
②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
③該氣體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不考慮反應),其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mol·L—1。
(4)將5 mol/L的Mg(NO3)2溶液a mL稀釋至b mL,稀釋后溶液中N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     mol·L—1。
(5)用等體積的0.1 mol·L—1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體積的Fe2(SO4)3、Na2SO4、KAl(SO4)2三種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則三種硫酸鹽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用Na2CO3固體配制1mol/L的Na2CO3溶液100mL。
(1)供選用的儀器有:①玻璃棒;②膠頭滴管;③酒精燈;④100mL容量瓶;⑤250mL量筒;⑥天平;⑦50mL燒杯;應選用的儀器(填編號)                       
(2)應稱取Na2CO3的質(zhì)量為              g;若稱量時砝碼和物品放反了,則實際稱量的Na2CO3的質(zhì)量為        g 。
(3)下列操作,會引起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

A.稱取的Na2CO3固體中有雜質(zhì)
B.溶解Na2CO3固體時,因攪拌劇烈使燒杯中的溶液濺出少量
C.沒有洗滌燒杯及玻璃棒
D.定容時發(fā)現(xiàn)液面高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吸出多余的溶劑
E、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F、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G、定容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至刻度線
(4)取所配Na2CO3溶液20ml,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可得到標況下的氣體         L,將得到的氣體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應后,將沉淀過濾,洗滌,干燥,最后可得固體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無水AICl3可用作有機合成的催化劑,食品膨松劑等。工業(yè)上由鋁土礦(主要成分是Al2O3和Fe2O3)和石油焦(主要成分是碳單質(zhì))制備無水AlCl3的流程如下:

(1)在焙燒爐中發(fā)生反應:①Fe2O3(S) +3C(s) 2Fe(s) +3CO(g);
②3CO(g)+Fe2O3(s) 2Fe(s)+3CO2(g).
則反應②的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K=        
(2)Al2O3、Cl2和C在氯化爐中高溫下發(fā)生反應,當生成1molAlCl3時轉(zhuǎn)移       mol電子;爐氣中含有大量CO和少量Cl2,可用Na2SO3溶液除去Cl2,其離子方程式為:       。
(3)升華器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工業(yè)上另一種由鋁灰為原料制備無水AlCl3工藝中,最后一步是由AlCl3·6H2O脫去結(jié)晶水制備無水AICl3,此反應必須在氯化氫的氣流中加熱,其原因是                  。
已知SOCl2為無色液體且極易與水反應生成HC1和SO2,AlC13·6H2O與SOCl2混合加熱可制取無水AlCl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在150℃時,將一定質(zhì)量的NH4HCO3放在密閉容器中分解完全。保持溫度不變,求生成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科學研究和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
(1)現(xiàn)有一種銅粉與氧化銅粉末的混合物。經(jīng)測定,該混合物中銅元素與氧元素的質(zhì)量之比為5:1。該混合物中銅與氧化銅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2)取鋁合金(含鋁90%)1.5 g與80 mL 3mol?L-1 鹽酸充分反應(合金中其它成分不參加反應)。濾去不溶物,將濾液稀釋到100mL,取出稀釋液5mL,加入0.6 mol?L-1 的氨水使Al3+ 恰好完全沉淀。
上述鋁合金和鹽酸反應的過程中生成氫氣_________L(標準狀況)。使Al3+ 恰好完全沉淀時,消耗氨水_________mL。
(3)將1.84g金屬鈉投入98.16 g水中,向反應后的溶液里通入一定量的CO2(g),將溶液小心蒸干。計算可得固體質(zhì)量的最大值。
(4)向a mL 0.8mol?L-1 NaOH(aq) 中通入b mol CO2(g),反應所得混合液的成份隨b的物質(zhì)的量的不同而不同。請通過計算完成下表:(溶質(zhì)的質(zhì)量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b的取值范圍(mol)
溶質(zhì)的成份
溶質(zhì)的質(zhì)量(g)
b<4a×10- 4
 
 
 
Na2CO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用KMnO4與足量濃度為12mol/L的濃鹽酸反應,反應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2KCl+2MnCl 2+ 5Cl 2 +8H2O
回答下列問題:
(1)2molKMnO4的質(zhì)量為多少?
(2)2molKMnO4能氧化的HCl物質(zhì)的量為多少?
(3)產(chǎn)生的Cl 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